吕世昌将玻璃杯取出递给薛祥:“此物算是样品,送与薛尚书把玩。”
“好。”薛祥小心接过,轻轻抚摸,又举起欣赏,嘴里喃喃赞叹:“宝贝,好宝贝。此物晶莹剔透,远胜琉璃。不知是如何制作而成?”
吕世昌笑而不语:让你知道玻璃是沙子石英制成,还怎么哄你们出本钱?
薛祥见他不回答,陪笑道:“老夫失言了,吕少保勿怪。”
吕世昌一脸认真道:“非是在下不想说,实在是玻璃工艺复杂无比,说不明白。”
“原来如此。”
吕世昌的鬼话,薛祥真信了。打死他也想象不出来,如水晶般的玻璃杯,原料竟一文不值。
吕世昌取出卷轴,缓缓将其打开:“还有一事,在下想让工部帮忙。”
薛祥凑过去,发现卷轴上是一个机器图纸。
端详片刻,薛祥看出了点门道:“此物,好似与水车石磨相关。”
“薛尚书所言不差。”吕世昌道:“在下想让工部帮忙,打造十具此物,外加一百辆矿车。所需花费,由大明煤炭商行支付,不知可否?”
薛祥疑问:“莫非此物皆用于开采煤矿?”
吕世昌道:“矿车用于开采,蒸汽粉碎机用于加工。”
薛祥看了看矿车:轮子特别,看图样,应该是固定在地上运行。这东西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
再看蒸汽粉碎机:铁磨、铁锤部分,他看懂了。结构跟水车磨坊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与这部分连接的,却是一个巨大铁桶。
看结构,应该是铁桶内有推动力,再通过齿轮结构,达到与水车一般的效果。
图纸上特别注明,要用料扎实,注意气密性。
“我不明白。”薛祥指着蒸汽炉:“此物形如水瓶,如何产生推力?”
闻言,吕世昌不由得高看古人的智慧一眼。能问出这种问题,说明薛祥己经明白蒸汽机基本原理。只是他还不知道水汽能产生多大的力。
当然,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做个样子货出来可以。真要用来当机器用,怕是要爆炸。如今的铁材可不合适用来做蒸汽机。最终还是得再经过他升级,才能派上用场。
“薛尚书可见过烧水时的水壶?”
“老夫自然见过。”
“水开时,水壶盖子可是会被顶开?”
“你是说,利用水汽推动?不能吧,此物全体钢铁所造,区区水汽,还能有如此巨力?”
“有没有,造好之后就知道了。”
吕世昌怕他好奇之下,随意试验,好心提醒道:“水蒸气产生的力气极大,蒸气炉不够结实,可是会炸开的。薛尚书万万不可随便试验。”
薛祥将信将疑。试,他肯定要试一下,不过,安全他也懂。
“放心,老夫省得。”
“如此,就劳烦薛尚书了。”
“好说。老夫必不负所托。”
商定正事,两人继续畅饮,首喝得双眼迷离才散场。
第二天,薛祥酒醒,洗漱一番,穿上朝服,带上盒子,噌噌噌,入了皇宫。
一见朱元璋,薛祥行完礼,就大呼:“陛下,臣要告密。”
朱元璋笑道:“薛爱卿,不知有何密事相告?”
薛祥肃然道:“此事机密,还请陛下挥退左右。”
朱元璋来了点兴趣,朝冯云使了个眼色。
冯云会意,领着侍立的太监官女退出御书房。
“有什么事,说吧。”
“此事,事关太子。”
薛祥详细将昨日之事说给朱元璋听,同时小心观察他的脸色。
只见朱元璋不惊不喜,好似一切尽在掌握中。
“呵呵……先是卖煤炭,又是卖玻璃。吕世昌这厮,当真是掉钱眼里去了。”朱元璋笑骂两句,问道:“样品和图纸何在?”
“臣己经带进宫来,就在御书房外。”
“拿进来。”
“是。”
薛祥出门,让冯云检查过东西,捧着盒子,再次进入御书房。
盒子被放在案上打开,朱元璋取出玻璃杯,翻看一会,将其放回。接着拿出图纸展开。
看了会,他看懂了一部分,没完全看懂。
“此物能造出来?”
“能。”
“作用当真如吕世昌所言一般?”
“不好说,依臣看来,水汽应该没那么大力气。若是改成水车,倒是有大用。”
朱元璋不予评价,对吕世昌搞出来的东西。他算是有了一定心得。没完全弄明白之前,最好先别下定论。
“先按他的要求将此物做出来。”朱元璋吩咐道:“你们工部也要好生研究。若是此物当真如吕世昌所说那般有用。在锻造武器铠甲上,必是重器。”
“陛下英明。”薛祥恭维一句,小声问道:“那太子之事?”
“太子的事,就是朕的事。你全力以赴就是了。”
这下子,薛祥心里有数了。
“臣遵命,臣这就回去办事。”
“回来。”
“陛下还有何吩咐?”
朱元璋轻轻敲击椅子扶手,犹豫片刻后说道:“朕给你一百万两,你拿着钱,找个由头,以旁人身份,分成十份入股吕世昌的玻璃工坊。”
“啊?”薛祥人都麻了。
皇帝刚才还说吕世昌掉钱眼里去了。转眼间自己就要入股。
朱元璋凝视着他:“怎么,你觉得朕爱财?”
“臣不敢。”薛祥瞬间一头冷汗,强颜欢笑道:“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陛下对太子的舐犊之情,实在令臣动容。臣一时失态,这才惊讶出声。望着陛下恕罪。”
朱元璋这才脸色好转,感叹道:“朕老了,大明终归要交到太子手上。太子虽有才华,毕竟年纪浅。吕世昌此人……呵呵……”
“太子仁厚,朕不放心啊。”朱元璋站起身来,走到薛祥身边:“薛祥,你我君臣多年。朕唯信得过你。”
“陛下!”听到此话,薛祥为之动容,当场跪倒在地:“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言重了。”朱元璋将其扶起,拍着他的手臂笑道:“既然吕世昌拉你入伙。你就替朕看着他们。太子与吕世昌年岁不大,还是得有你等老臣看顾。朕才放心!”
“是。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薛祥从皇宫出来时,手中多了一叠宝钞。虽然皇帝很不厚道,明摆着要他补窟窿,但薛祥却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当然,他如此兴奋,跟朱元璋无关。都是老狐狸,演演戏得了。怎么可能为了一句话,真肝脑涂地啊。
让他兴奋的是前程。俗话说,不怕跟领导不和,就怕跟领导没秘密。
一旦与皇帝一起拥有私底下的小秘密,那意味着什么都不用多说了。
再者,朱元璋对太子的态度,也让薛祥看清了前路。
历朝历代,站队都是大问题。大明看似不用站队,但谁都怕有个万一。如今,薛祥确认,没有万一了!
他好歹是朝中重臣,皇帝当面说大明迟早要交给太子。就相当于跟所有大臣这么说。
这种信号,可不是随便能放出去的。皇帝如此说,必然经过深思熟虑。
太子陪着吕世昌一起搞事,如果皇帝没有将态度明确下来。很容易会让大臣们犹疑,从而造成朝局动荡。
朱元璋明着让大臣们支持太子!再加上他自己加入其中,就是说他不担心太子造反。国本没问题,大臣们自然不会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