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第14章 校长的“大招”

加入书架
书名:
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作者:
不是奸商
本章字数:
4330
更新时间:
2025-06-29

有时候下课铃响了,他们还意犹未尽地不想离开教室。

除了偶尔上个厕所,几乎没人出去玩。

单是这样,也许还不足以彻底改变他们。

但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大家发现自己的脑子好像突然开窍了。

过去难懂的数控内容,现在只要讲一次就能明白。

很多同学都把这功劳归到了蔡斯教授身上。

大家都说,他的教学水平高得出奇,能让以前的“笨蛋”一下就学会。

有的学渣甚至感慨地说,要是早几年遇到这样的老师,说不定也能考个名牌大学。

蔡斯教授自己也被这群学生震惊到了。

当他接到这份教学任务时,压力非常大。

这次带的学生可不是以往工厂派来的技术人员,都是名校毕业又有经验的人。

而眼前的这些孩子大多只读到高中,甚至连高考资格都没有。

数控领域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世界。

蔡斯必须从零开始教起,难度可想而之。

尤其听到靳允说要让所有人都在一个月里达标时,蔡斯差点就想放弃了。

在他眼里,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真正走上讲台后,他惊讶又兴奋地发现,这些学生远没有传言中的“笨”。

只要稍稍一讲,他们就能领会,还能灵活运用。

在这股积极的学习氛围下,蔡斯教得也越来越有劲头。

经常一门课要上九十多分钟,甚至超过计划时间。

而学生们也没觉得枯燥,反而还想听下去。

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转变不仅仅是努力换来的,其实还有一套神秘系统的加持。

而在学校操场遛弯的靳允,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些学生的成长。

眼下己到晚上十点,按理说大家应该都洗漱休息了。

可宿舍一片安静,倒是操场上边的三层图书馆和实训车间亮如白昼。

“这个学习气氛,真是太棒了。”

“怕是名牌高校都没我们技校的同学这么拼。”

作为一名新建技校的校长,他感到无比自豪。

“明天就是检验成果的日子。”

“希望这些孩子不会让我失望。”

第二天一早,整个技校便热闹非凡起来。

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走进实训基地,等待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现场还配备了多台数控二轴机床。

三百名同学根据机器数量分成小组,准备参加技能比赛。

这次比赛包括初赛和决赛两部分。

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工艺设计、模拟仿真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

通过选拔,将最终决出十五位选手进入决赛。

初赛围绕一些常见的轴类零件展开,主要是考察工艺设计与动手实操能力。

而进入决赛后,则分为两个环节:一个重点考核对特定零件的精密加工能力;

另一个则侧重于创造性和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品。

这是自建校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测试,所有学生都非常重视。

为了争取晋级名额,大家都做了充分准备。

比赛很快开始了。

第一组登场的同学先认真清点了工具和设备,然后开始看蔡斯老师提供的图纸。

虽然只是基础难度的汽车零件图,但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分析出关键工艺并不简单。

大概过了十分钟,几名参赛选手才顺利完成编程设计。

随后调试参数,开始实操……

大约二十分钟后,大家都完成了各自的项目。

正在一旁监考的蔡斯看了成品后,满意地点点头。

虽说做出的零件看上去略显粗糙,速度也不是最快,但总体符合标准己经很不容易了。

要知道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加工,这一切才发生了一个月而己。

“不错,保持住。”蔡斯微笑着鼓励,“下一位做好准备。”

之后几个小时里,三位学生陆续登上舞台接受考验。

每人的操作时间基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虽整体表现各有差异,实力参差不齐,但也有几位特别突出的同学引起了不少关注。

其中尤为醒目的是一名叫柯东博的同学。

他本就有点基础,理解能力也非常强,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人。

收到任务后,他立马开始拆解工艺流程,调整参数,写代码。

不过几分钟时间他就全部设定完毕。

确定加工位置后,精准设定了每个坐标节点。

最后,他选择用双顶尖夹装方式,并将两端定位孔作基准点,确保尺寸与精度完全满足要求。

准备步骤完成之后,他正式开始运行机器。

随着设备启动的响声,不到十五分钟,他就做出了一个非常精致的车轴部件,效率远超其他人。

当柯东博拉开车床操作门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全都眼前一亮。

那一根由他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部件表面光滑细腻,做工十分考究。

即使放在蔡斯曾经工作的专业厂里,也算得上是高水平作品。

这让蔡斯感到惊喜,同时也很诧异柯东博所展示出的能力和天赋。

可出色的不只有柯东博一人。

另一位优等生汪兴菊也在十八分钟之内完成了任务。

虽然她完成得稍慢一些,但她带给蔡斯和其他人更多的震撼。

要知道,仅仅一个月前,她还不曾接触过数控机器这类操作设备。

这么短的时间里竟能掌握到如此熟练程度。

这不只是刻苦训练的结果,更体现了她自身惊人的天赋潜力。

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比拼后,总共二十名学生顺利晋级最终决赛阶段。

其中既有状态稳定的柯东博与汪兴菊,洛溪瑶及其他十位同学也展现出极高的水准。

只是成品精确度稍稍低了一点点。

经过综合评定——包括产品质量、速度及创新性等多项指标,最终柯东博与汪兴菊稳稳夺下比赛第一、第二的好成绩。

其他像洛溪瑶在内的十六名学生,则达到了高级技工的标准水平。

具备中级技能的学生竟多达一百五十多人!

这样的结果完全超出了预估目标。

连靳允自己都没料想到会有这种成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