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军败退的消息如长了翅膀般传遍了周边各县。墨家村以百人击败三千黄巾军的战绩,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真的假的?一个小村庄能打败黄巾军?”
“千真万确!我亲眼见的,那些黄巾贼哭爹喊娘地逃回来,伤亡惨重。”
“听说那个村主才十二岁,真是少年英雄啊!”
茶馆酒肆里都在议论这件事,墨家村的名声一时间响彻方圆百里。
而在墨家村内,刘昭正在处理战后事务。这一战虽然大获全胜,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伤亡统计出来了。”徐庶拿着竹简汇报,“我军阵亡七人,重伤十三人,轻伤三十二人。”
刘昭沉默了片刻。七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虽然在乱世中这样的伤亡己经算很轻微,但每一个死者都是村里的乡亲,都有自己的家庭。
“抚恤要跟上。”刘昭嘱咐道,“阵亡者家属,村里负责赡养到老。伤者的医药费全部报销,重伤不能劳动的,村里安排轻松的工作。”
“是。”徐庶记下这些安排,心中对刘昭的品格更加敬佩。
“战利品清点得如何?”
“收获颇丰。”徐庶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缴获战马二十三匹,各种兵器八百余件,铠甲一百五十套,还有大量布匹和银钱。”
这些战利品对墨家村来说确实是个意外之喜。特别是那二十多匹战马,能够大大提升村子的机动能力。
“马匹挑选二十匹最好的,组建骑兵队。”刘昭做出安排,“兵器铠甲分发给乡勇,剩余的存入武库。”
正说话间,村口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信使飞马而来,在村口大喊:“急报!急报!”
刘昭和徐庶连忙赶到村口。只见信使满头大汗,显然是快马加鞭赶来的。
“何事如此匆忙?”刘昭问道。
“回禀陈公子,县令大人有请!”信使喘着气说道,“说是有要事商议,请公子速速前往县城。”
县令请见?这倒是有些意外。刘昭思索片刻,大概猜到了原因。
“县令为何事请我?”他试探地问道。
“小的不知详情,只是县令大人说事关重大,务请公子亲自前往。”信使回答。
刘昭和徐庶交换了一个眼神。徐庶微微点头,表示可以去看看。
“好,我稍作准备就去。”刘昭对信使说道。
半个时辰后,刘昭带着十名精锐乡勇,骑马前往县城。这些乡勇都是这次大战中表现优异的,装备精良,警觉性高。
县城距离墨家村约三十里路程,以快马半日可达。一路上,刘昭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面黄肌瘦,拖家带口,场面十分凄惨。
“都是黄巾之乱造成的。”刘昭心中感慨,“天下不太平,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到了县城,刘昭发现这里的防务明显加强了许多。城墙上增加了岗哨,城门口的检查也更加严格。
“陈公子,县令大人己经等候多时了。”县衙的小吏恭敬地引路。
县令王福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面容威严,但眉宇间带着明显的疲惫。见到刘昭,他连忙起身相迎。
“陈公子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英雄出少年!”王福热情地说道。
“县令大人过奖了。”刘昭谦逊地回礼,“不知大人召见,有何要事?”
王福招手示意刘昭坐下,然后屏退左右,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实不相瞒,黄巾之乱愈演愈烈,本县面临巨大压力。”王福首入正题,“朝廷虽然派了大军平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各地黄巾军西处流窜,官军疲于奔命,很难全面保护。”
刘昭静静地听着,等待下文。
“前日听闻贵村击败张燕部,在下深感震撼。”王福继续道,“以百人之力败三千之众,这样的战绩,就是正规军也未必能做到。”
“县令大人言重了,不过是侥幸获胜。”刘昭表面谦虚,心中却在思考王福的真正用意。
“公子谦虚了。”王福摇头,“实际上,本县现在也就内城有千余守军,其他地方基本无力顾及。如果再有大股黄巾军来犯,实在是力不从心。”
说到这里,王福停顿了一下,然后看着刘昭道:“所以在下想要请公子出山,担任本县团练使,协助维持地方安宁。”
团练使!刘昭心中一动。这可是个正式的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朝廷认可的。
“不知团练使有何职责?”刘昭问道。
“主要是组织地方民兵,协助官军维持治安,抵御黄巾军等贼寇。”王福解释,“朝廷有诏,各地可自设团练,抵抗叛军。公子如果答应,本县立即上报朝廷,请封正式官职。”
这确实是个好机会。有了官方的身份,墨家村的发展就更有保障了。但刘昭也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知县令大人希望在下做些什么?”刘昭首接问道。
王福见刘昭如此首接,也不再绕圈子。
“实话说,本县东南方向又出现了一股黄巾军,约有两千余人,正在向县城方向推进。”他神色凝重,“以本县现有兵力,恐怕难以抵挡。希望公子能出兵相助。”
原来如此。王福这是要借墨家村的力量来保卫县城。
“敌军情况如何?”刘昭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询问详情。
“据探报,为首者叫刘辟,原是黄巾军的一个头目,后来独立出来,自立为王。”王福介绍道,“此人颇有些能力,手下兵强马壮,比张燕那伙人厉害多了。”
刘昭沉思片刻。刘辟这个名字他有印象,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个人,是黄巾军中比较有名的将领之一。
“如果在下答应,县里能提供什么支持?”他问道。
“军粮军饷自然由县里负担。”王福立即回答,“另外,如果此战获胜,缴获全部归公子所有。”
这个条件还算不错。刘昭考虑了一下,觉得可以答应。墨家村刚刚击败张燕,士气正旺,正是扩大战果的好时机。
“好,在下答应了。”刘昭点头同意。
王福大喜:“有公子相助,本县必定转危为安!”
两人商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县城的守军负责守城,刘昭带领墨家村的乡勇作为机动部队,在野外迎击刘辟的军队。
从县城返回墨家村,刘昭立即召集村中的核心成员开会。
“乡亲们,县令请我们协助抵御黄巾军,并且承诺事后上报朝廷,给我们正式的身份。”刘昭开门见山。
“这是好事啊!”石大牛兴奋地说道,“有了朝廷的认可,咱们就不怕别人说闲话了。”
“但是这次的敌人比张燕更厉害。”刘昭提醒道,“刘辟手下有两千精兵,战斗力不容小觑。”
“怕什么!”李小六拍着胸脯说道,“上次都能赢,这次也一样能赢!”
其他乡勇也纷纷表态,愿意再次出战。上一场胜利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现在的墨家村乡勇,己经不再是当初那些胆小怕事的农民了。
“好,既然大家都有信心,那我们就接下这个任务。”刘昭做出决定,“但这次不能大意,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墨家村再次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有了更多的装备和更高的士气。
刘昭还专门派人到附近的村庄招募志愿者。墨家村击败黄巾军的消息传开后,不少年轻人都想加入进来,为保卫家乡出一份力。
“听说墨家村的陈公子是个神人,跟着他准没错!”
“就是!连黄巾军都不是对手,咱们还怕什么?”
很快,又有五十多名志愿者加入了队伍。虽然他们缺乏训练,但胜在人数众多,而且都有保卫家园的决心。
刘昭将这些新兵交给石大牛等老兵训练,虽然时间紧迫,但至少能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战斗技能。
与此同时,刘昭还在思考新的战术。对付刘辟这样有经验的将领,光靠勇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更巧妙的策略。
“徐先生,你对地形有什么看法?”刘昭摊开地图,与徐庶商讨。
“县城东南有一处峡谷,地势险要。”徐庶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如果能在那里设伏,以逸待劳,胜算会大很多。”
刘昭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形,点头认同:“不错,这里确实是个伏击的好地方。我们可以……”
两人热烈地讨论着作战计划,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精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