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小组”成立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几个核心成员的心中漾开圈圈涟漪。然而,这涟漪并未轻易扩散,而是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只在最信任的几个人之间传递。
林书远按照苏婉给的名单,开始了他的秘密联络工作。他避开大路,选择人迹罕至的小巷,或是利用黄昏和清晨光线昏暗的时刻。每一次接头,都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他找到了中文系的周文彬。周文彬是那种平时沉默寡言,但内心却有着强烈是非观的人。他住在学校附近一个狭窄的胡同里,屋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昏黄的油灯。林书远按约定敲了敲窗户,周文彬从门缝里探出半个身子,看到是他,才把门完全打开。
书远,你没事吧?”周文彬的声音压得很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门外。
我没事,皮外伤。”林书远简单解释了一下近况,然后掏出苏婉写的纸条,上面有关于成立小组的初步构想。周文彬接过纸条,手指微微颤抖,他快速扫了几眼,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这个...风险太大了。”他低声说,眼神里充满了挣扎,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压抑许久的渴望。
我知道。”林书远看着他的眼睛,真诚地说,“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就只能任人宰割。北平不能一首这样下去。”
周文彬沉默了许久,最终点了点头。我加入。不过,我的住处不安全,我们以后联络,得换地方。”
接下来几天,林书远又联系了几个同学,过程大同小异。有犹豫不决的,有被吓破胆的,但最终,还是有几个人站了出来,愿意加入这个秘密的小组。他们大多是像周文彬一样,内心充满愤懑,却又在现实的压力下不敢轻易行动的青年。
苏婉这边,则负责整理资料和制定联络暗号。她白天假装去图书馆自习,实则将搜集到的各种消息、报纸上的只言片语,还有王老师提供的指示,都仔细地记录下来,分类整理。夜晚,她就伏在小桌前,设计各种只有他们才能明白的暗语和联络方式。比如,约定用特定的书籍作为接头信物,用天气状况暗示行动的紧急程度,甚至用歌谣的某一句来传递信息。
一天晚上,苏婉正在修改联络暗号,林书远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焦虑。
婉儿,我遇到麻烦了。”林书远的声音有些沉重。
怎么了?”苏婉放下笔,立刻警觉起来。
我联系的那个叫李浩的同学,他今天突然来找我,神色慌张,说有人好像在监视他,他怀疑自己的住处可能暴露了。他想尽快见面,把手里的一些资料交给我。”林书远皱着眉,“但我现在去见他,太危险了,万一他说的不假,我岂不是自投罗网?”
苏婉也皱起了眉。李浩是几个新加入成员里比较积极的一个,手里确实有一些关于学校当局和警察局动向的零碎信息。这资料很重要,但林书远的安危更重要。
我们得想个办法。”苏婉沉思着,“不能让他一个人硬撑,也不能让你去冒险。这样,你明天下午假装去图书馆,我在三楼靠窗的那个老位置等你。如果李浩能安全地把资料送到图书馆门口,或者通过什么方式转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再由那个人放到我指定的书架里,我们就能拿到资料,又避免了首接接触的风险。”
林书远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可万一李浩还是觉得不安全,不敢来呢?”
那就让他把约定地点改在图书馆门口,但只把资料交给一个看起来普通的学生,让他转交给我。这个人要事先选好,绝对可靠,而且要能随机应变。”苏婉迅速做出决断,“我去找王老师,看看他那边有没有合适的、能临时冒充一下的人选。”
第二天下午,林书远按计划来到图书馆附近。他看到李浩远远地朝他这边张望,眼神里充满了不安。林书远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进图书馆,坐在苏婉指定的位置上,心里却七上八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快到约定时间时,一个穿着普通、戴着眼镜的男生,手里拿着一本书,若无其事地走到苏婉身边,低声说了句:“《子夜》后面第三本书。”
苏婉心里一惊,不动声色地拿起《子夜》,在书后面摸到了一个薄薄的纸卷。她不动声色地把书放回原处,对那个男生点了点头,男生便迅速离开了。
苏婉打开纸卷,里面是李浩匆忙写下的几条信息,还有一份简短的名单。她迅速看完,脸色更加凝重。信息里提到了警察局最近在某个学生宿舍区的异常活动,名单上则是几个可能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的同学。
她立刻给林书远发了一个约定的暗号——把窗户推开一条缝,挂上一条白色的手帕。林书远看到信号,知道任务成功,松了一口气,也悄悄离开了图书馆。
回到秘密据点,苏婉把信息念给林书远和周文彬听。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带来了新的危险。那个名单上,竟然有周文彬的名字!
周文彬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一首以为自己的小心谨慎足够安全,没想到还是暴露了。
“别慌,”苏婉迅速镇定下来,“这说明对方可能只是怀疑,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我们得想办法保护你,同时也要保护名单上的其他人。”
林书远看着周文彬,又看看苏婉,他知道,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北平的暗夜依旧漫长,但星火小组的成员们,己经开始小心翼翼地在这片黑暗中潜行,试图找到那一线穿透阴霾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