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幻梦

第12章 豪门诗会(2)

加入书架
书名:
金陵幻梦
作者:
卿梦聊聊
本章字数:
635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好、好、好,惜春妹妹这诗真好!”宝玉带头叫好。

“是的,惜春妹妹这是想元春姐姐了!”

黛玉说着,不禁触景生情,眼睛也微微了。

“嗯!娘娘(指元春)过年就回来了!”贾母说完,也忍不住揉揉眼睛。

“丽山院”的“梅晋”站起来,点评道:“惜春妹妹这诗质朴自然,又巧妙地含了三姐妹名字,词意深刻,表达流畅,确实是首好诗。”

(三姐妹,探春,迎春,惜春)

“谢梅姐姐!”惜春转身对着梅晋说道。

“不用谢!”梅晋说着,轻轻拍拍惜春。

“奶奶,我们今儿个就不讲究那些词牌名与韵脚了,就这样随性而对,反而更加贴心朴实,还能借‘景’尽情发挥,您看可好?”宝玉向贾母提议道。

“行!今天主要就是图个乐儿,你们怎么高兴怎么来。”

贾母心态年轻,向来不拘泥于这些规矩,便随口应了下来。

“奶奶真好!”宝玉平日里成天读书吟诗作文,对八股文和所谓的正统诗风颇为反感,如今见奶奶应允,自然是格外高兴。

其他人虽有不赞同的,但见奶奶都同意了,也不好再说什么。

诗会便接着往下进行。

“我来!”

右边席上,宝钗站起身来,从容吟道:

梅题:

春来兮冬去兮,

暖渐兮寒散兮。

但见梅兮艳放娇兮,

只是短兮难为长兮!

此诗一出,众人皆感惊异,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评价。

贾母听了,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还好,谁接着来?”

薛宝钗,出身豪门世家。她的父亲专管织造事务。

身为大员,有权有势。宝钗作为家中长女,富家千金的傲气自然流露。

她父亲原本对贾府一门并不十分看重,只是贾府出了位“娘娘”,权势颇大。

薛家作为同样看重权势的家族,为了拉拢贾府,再加上两家本就有亲戚关系,便将自家女儿暂时送到贾府寄养。

此举一来是为了拉近两家感情,二来若是贾府日后真出了“状元”(指宝玉),两家联姻便可相互帮衬,更好地维系家族的富贵,福泽后代。

然而,宝钗对父亲的这番安排却并不以为然。她心高气傲,一心发誓非皇上不嫁,对宝玉也只是觉得相处起来好玩,虽然有时吃吃干醋,却并非情投意合。

所以当惜春的诗赢得众人称颂时,她心里很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借这首诗来显耀自家姐姐贵为“娘娘”罢了。

因此,她在诗中暗暗隐喻贾府好景不长。

这其中还暗含着自己的苦心,想提醒贾母,要低调生存。因为,他父亲也流露过这个意思。

贾母何等精明之人,用“老奸巨滑”来形容也不为过,又怎会听不出这诗中的隐含之意呢!

只是自己的儿子与宝钗父亲同朝为官,彼此之间需要相互照应。再加上宝钗的祖母也是个刁钻古怪的人物,轻易得罪不得。

所以,贾母只好暂且隐忍不发,打算等寻到合适机会,再去好好责难这小丫头。贾母思前想后,心中着实气恼。

虽说气恼,但贾母也深知薛家家大业大,官场人脉极广。心中虽有几分妒意,可又觉得宝钗容貌美丽,品行端庄,年龄与宝玉也相仿,日后说不定真能成为一个好孙媳。

所以,特地将她安排在“ 蘅芜苑,那是一个离“怡红院”不远的幽静院落。

其实,薛宝钗,确实也是个十足的美人。

她生得一副瓜子脸型,下巴略尖,秀眉弯弯如新月,明眸闪烁似星辰,齿白唇红,笑起来格外动人。

她身段婀娜,娉娉婷婷,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

她言辞精练,又知书达理,精通商贾之道,是个极为精明的人物。虽说她能力出众,可众人却不太喜欢她,究其原因,便是她心高气傲,不太合群。

正当众人不知该如何评论宝钗刚才所吟之诗时,一个人站了起来。“老夫人,承蒙您平日多有照顾,小尼在此先表谢意。顺便也吟一首诗,为姐妹们助兴。”

原来是妙玉。

她见宝玉听了宝钗的诗后愣在座位上,心中有些不忍。

又见众姐妹都不说话,会场气氛渐渐冷了下来,便起身想要打个圆场。

“好哇!妙玉姑娘请吧。”贾母见有人出来为她解围,心中十分高兴,此刻,她对这小尼竟多了几分喜欢。

妙玉念道:

一剪梅:

红梅枝头翘上首,

纤手轻舞,独傲雪中。

艳如红云飘上空,

运正霞迎,虹彩霓动。

花自绽放水自流,

一个季节,两处景秀。

天上人间大观园,

姐妹齐吟,美诗好诵,乐融融。

妙玉刚吟完,贾母便连声叫好。

宝玉更是兴奋得大喊起来:“好诗、好诗!”

黛玉看了宝玉一眼,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醋意。

不过,她也觉得这首诗巧妙地化解了当前的尴尬气氛,虽说其中有些为迎合“老太太”心意的成分,但能将古诗规格信口吟来,却也着实不易,心中也不禁生出几分赞许之意。

于是,不等其他人发言评论,她便从贾母身边站起,说道:“奶奶!我也有一首诗,说给大家听听。”“好、好,快说吧!” 贾母此刻心情大好。

黛玉吟道:

咏梅:

梅似红云起,如绸裹绿枝。

欲向银河去,绽放瑶池边。

从此春暖多,花开枝上头。

请君多浇水,年年迎春归。

黛玉诵完,全场再次响起一片叫好声。

“好、好一个年年迎春归。妹妹这首‘五字古律诗’真的不错!”宝玉手舞足蹈地大声评论着。

“是不错!”贾母也笑着称赞。

黛玉的诗寓意较为深刻,妙玉也非常欣赏。

其实在黛玉心中还藏着另一句“来年以泪还”,只是不知为何,她下意识里老是浮现出这一句。一想到此,心中便酸楚难当。

她仿佛曾见过宝玉在“青埂峰”上浇水的模样,可又说不清楚,只是感觉“见到他便亲切,他不在便觉冷漠。

这样的情形,自她进入“大观园”第一次见到宝玉时便己存在,一首延续至今。

黛玉谢过奶奶后,转头对宝玉说:“二哥哥光忙着给别人鼓掌评论,自己还没出句呀!”

“对、对,我的乖孙子还没应诗呢。快,来一首给大伙听听!”老太太拍着宝玉的手说道。

“二哥哥!我们都想听,快说。”众姐妹也一齐催促着。

“好,都静下来,我有了。”宝玉一拍脑袋,便说了出来。

七律,众姐妹观梅会诗:

大观园内梅正艳,

赛过南国两岸枫。

未忘瑶池浇水时,

芙蓉珠滴脸儿红。

移步轻抚叶儿正,

银河云走天门中。

漫说家园冬色好,

西季如春拂东风。

宝玉刚吟完,会场瞬间轰动起来。一片叫好声中,老太太更是欢喜得一把抱住宝玉,夸赞个不停。

妙玉也赞叹宝玉的诗才,评论道:“宝二爷这首七律诗作得真正不错。把赛诗改成会诗,更是体现出君子的心境。

‘赛’有比试之意,既然比试便有‘优胜劣汰’之分,而‘会’则蕴含‘相聚’之意,聚在一起谈诗论文,正是老夫人的初衷。

众姐妹聚在‘老夫人’身边,享受着慈亲之爱,感受着手足之情,其乐融融。”

妙玉说完,众人又是一片叫好声。

宝钗听了,心中感觉不悦,便向妙玉发难,问道:“妙住持评得精彩,但可知这七律诗的源头与格律呢?”

“宝姐姐既然问了,小尼就说说吧!”

妙玉大大方方地回应道:“这古诗源头应从‘汉魏六朝’说起,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词是由乐府衙门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

《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

妙玉口若悬河、字字珠玑,一口气将其说完。

语毕,宝玉带头鼓掌,一时间全场掌声连绵,气氛愈发热烈起来。

宝钗见难不倒她,反倒让她出了风头,心中气恼不己,接着又问:“再问妙住持!刚才你所说《文心雕龙》一书,又是哪朝?谁人所作呢?”

宝钗不依不饶,继续发难。她可不管对方是妙玉还是黛玉,只因她们所作的诗,扭转了冷场的局面,还盖过了自己的风头,心中忿忿不平,所以便接二连三地追问。

此举实在算不上高明,众人听了也都明白,她这是在故意刁难。

有好多姐妹心中为妙玉打抱不平,欲言又止,当然,也不乏有幸灾乐祸。等着看笑话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