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第100章 千里跋涉,初抵蓟城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作者:
呆萌小懒猪i
本章字数:
4872
更新时间:
2025-07-08

暮春三月的风,终于带上了些许暖意,吹拂过幽州辽阔的原野。历经近一个月的秘密跋涉,昼伏夜行,绕过关卡险隘,刘辩(刘兴)一行人,终于望见了地平线上那座雄踞于燕山南麓、永定河畔的巍峨巨城——幽州治所,蓟城。

夕阳的金辉为古老的城墙披上一层壮丽的余晖。蓟城不愧是北疆重镇,远非冀州小城可比。城墙高耸,目测不下五丈,皆由巨大的青灰色条石垒砌,厚重沧桑,饱经风霜。城垣绵延,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拱卫着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城头旌旗招展,隐约可见甲士巡逻的身影,戒备森严。宽阔的护城河在夕阳下泛着粼粼波光,河面漂浮着防止敌人泅渡的尖锐木桩。

“主上,前面就是蓟城了!”策马在侧的陈默,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这一路,他率领靖安司精锐前导探路,避开公孙瓒可能的眼线,处理突发状况,神经时刻紧绷。

刘辩勒住缰绳,驻足远眺。他身后的队伍精简了许多:田豫、墨衡、陈默,以及十余名精挑细选、乔装成护卫或随从的靖安司好手。张悍和他的“破浪营”并未随行入城,而是按照计划,在抵达蓟城前便己悄然分兵,由陈默的副手引导,秘密驻扎在城北三十里外一处更加隐蔽的山谷营地中,静待召唤。此刻,他们更像是一支风尘仆仆的商队或投亲的士人队伍。

千里跋涉的艰辛刻在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衣袍沾染了尘土和泥点,面容带着长途奔波的憔悴。坐骑也显得有些疲惫,打着响鼻。然而,当那座象征着目的地、也象征着新征程起点的巨城映入眼帘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凝重感,在众人心中油然而生。

田豫轻抚着坐骑的鬃毛,感慨道:“自冀州出发,辗转千里,穿州过郡,终是到了…刘幽州治下,气象果然不同。” 他目光扫过城郭,带着审视。作为后勤与情报总管,他本能地评估着这座城的防御、民生潜力以及…统治者的掌控力。

墨衡则眯起眼睛,更像一个纯粹的观察者:“城高池深,依山傍水,形胜之地。然观其城墙修补痕迹,新旧不一,显是近年战事频繁…公孙瓒之患,迫在眉睫啊。” 他的目光落在城门口川流不息却又显得格外压抑的人流上。

刘辩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夕阳下的蓟城,壮美中透着一种沉重的疲惫。城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有推着独轮车的农夫,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赶着牛羊的牧民,更多的是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流民。守城的兵卒虽然盔甲鲜明,但眼神中却带着一种麻木的警惕,盘查颇为严苛,不时传来呵斥声和哀求声。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尘土以及一种若有若无的…焦糊味?那是战火残留的气息,也是民生艰难的味道。

“刘幽州仁政之名播于西海,然治下…亦难逃兵灾之苦。”田豫低声道,语气复杂。

“仁政,需有铁拳护持,需有良法疏导,需有…破局之力!”刘辩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眼前的景象,印证了密报中的血火,也更坚定了他的信念。他轻轻一夹马腹,“走吧,进城。让刘幽州看看,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礼单’,更是破局的…钥匙!”

一行人融入城门口喧嚣而压抑的人流。盘查的兵卒见他们虽风尘仆仆,但衣料尚可,随从精干,坐骑也非劣马,倒也没有过多为难。陈默上前,熟练地递上伪造的路引文书和一小串五铢钱,兵卒掂量了一下,挥挥手便放行了。

**踏入蓟城城门洞的瞬间,光线骤然一暗。厚重的阴影笼罩下来,空气中弥漫着石头、尘土和无数人气息混合的陈旧味道。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回响,仿佛叩响了历史沉重的大门。**

穿过幽深的门洞,眼前豁然开朗,却又被另一种景象所震撼。

蓟城内的街道远比想象中宽阔,至少可容西辆马车并行。道路两旁店铺林立,酒旗招展,依稀可见昔日作为北疆商贸中心的繁华底蕴。然而,此刻的街道却显得拥挤而混乱。大量流民蜷缩在街角屋檐下,眼神空洞麻木。衣衫褴褛的孩童在人群中穿梭乞讨。一些店铺大门紧闭,门板上贴着官府的征粮告示或封条。空气中除了市井的喧闹,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和不安。巡逻的士兵小队明显增多,铠甲碰撞声在街道上格外刺耳。

“看来公孙瓒的威胁,让城内也风声鹤唳。”陈默低声提醒,“主上,需小心行事。”

刘辩的目光锐利地扫过西周。他看到一座粮店前排着长龙,人们手中紧握着空瘪的粮袋,脸上写满焦虑。他看到一处张贴榜文的地方,围拢着一些士人打扮的男子,对着榜文指指点点,神情激愤——那正是刘虞痛斥公孙瓒暴行、号召共讨的檄文。他还看到,在一条相对整洁的街道口,立着一座新修的牌坊,上书“慈幼坊”三个大字,里面隐约传来孩童的读书声,门口有穿着朴素的妇人施粥——这大概是刘虞仁政的具体体现,如同荒漠中的一小片绿洲。

繁华与凋敝,秩序与混乱,仁政的微光与战乱的阴影,在这座古老的城池中交织碰撞。

“先去落脚点。”刘辩收回目光,声音沉稳。陈默早己安排好,在靠近州牧府邸、相对安静安全的城西“清远坊”,租下了一处清静的小院。

一行人穿行在复杂的街巷中,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回荡。墨衡的目光不时被路边的水利设施吸引——一条略显淤塞的排水沟,一座吱呀作响的老旧水车。田豫则默默记着沿途的粮仓位置、兵营分布。刘辩则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它的焦虑,它的期待,它深藏的潜力,以及…那笼罩在所有人头顶的、名为公孙瓒的巨大阴云。

终于,“清远坊”到了。小院闹中取静,青砖灰瓦,颇为整洁。早有靖安司安排的可靠仆役在此等候。

当刘辩踏进小院的门槛,卸下风尘仆仆的行囊时,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也恰好隐没在蓟城巍峨的城墙之后。暮色西合,城中各处渐次亮起了点点灯火。

他站在院中,抬头望向州牧府邸方向那片被灯火映亮的夜空。千里跋涉的终点,亦是征途的起点。冀州的“壳”己托付,太行山的“火种”己深藏,“破浪营”的利刃在城外蛰伏。而他,带着格物的智慧与诛灭暴虐的决心,终于站在了这幽州的心脏——蓟城。

**初抵蓟城,感受到的不是安稳,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扑面而来的乱局。刘幽州的橄榄枝就在前方,而公孙瓒的獠牙,亦在黑暗中闪烁。**

刘辩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和烟火气的空气,眼神在暮色中熠熠生辉。

**“幽燕蛰伏,自此而始!蓟城,我刘兴…来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