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从码农到提瓦特种田大师

第20章 寒夜歌声扬希望

加入书架
书名:
原神:从码农到提瓦特种田大师
作者:
幻璃纱
本章字数:
4146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夜幕降临,壶内的寒风在临时搭建的棚户间呜咽穿梭,如同无数冤魂的哭泣。临时学堂那个西面透风的草棚里,挤满了身心俱疲、被绝望和寒冷双重折磨的难民。孩子们蜷缩在父母冰冷僵硬的怀里,睁着空洞的大眼睛,里面盛满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恐惧和茫然。棚内只有寒风穿过的声音和压抑的啜泣,死寂得令人窒息。

静怡站上了那个用木箱临时垫起的矮凳。她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痛了喉咙。她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在教令院图书馆某个角落翻阅到的蒙德歌谣集。再睁开眼时,她的目光扫过那一张张麻木绝望的脸庞。

清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颤抖、却异常坚定的歌声,如同破开冰层的第一缕清泉,在死寂的草棚里流淌开来:

“风起地的蒲公英啊,飞向高天与远方…”

她唱的是蒙德最古老、最质朴的民谣《风与牧歌》。曲调简单悠扬,歌词里饱含着对故乡广袤草场、和煦阳光和自由之风的深切思念。

起初,只有零星的几个蒙德人听到了熟悉的乡音。他们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被巨大的悲伤淹没。他们嘴唇翕动,发出哽咽的、破碎的哼唱声,泪水无声地滑落冻伤的脸颊。这微弱的回应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渐渐地,几个璃月人,几个须弥人,也开始用他们完全不熟悉的语言,笨拙地、断断续续地跟着哼唱起那简单的旋律。乡音各异,调子也未必准确,但那份对温暖的渴望,对逝去家园的哀思,却在歌声中奇妙地共鸣、交融。

草棚里,低沉而温暖的合唱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顽强地抵抗着棚外呼啸的寒风。绝望的坚冰,在这笨拙却真挚的合唱中,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棚外空地上,琴静静地站着。她手中捧着一大把在壶内艰难收集到的、干燥的蒲公英绒球。她没有动用一丝风元素的神力,只是像蒙德任何一个普通少女那样,对着掌心那些承载着希望的小伞,轻轻地、温柔地呵出一口气。

呼——

一股最自然、最轻柔的微风拂过。刹那间,无数洁白的、带着生命微光的蒲公英绒伞乘风而起!它们轻盈地、优雅地飘向那传出歌声的学堂草棚,像一群归巢的白色精灵。绒伞们灵巧地穿过草棚的缝隙,悠悠荡荡地飘落下来,落在难民们沾着泪痕的肩头,落在孩子们冻得通红的鼻尖,落在母亲们散乱的发梢…像一场无声的、温柔的祝福之雪,带着风起地的气息。

“看!蒲公英!”一个孩子惊喜地、带着哭腔地低呼,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接住一朵飘落的绒伞。他脏兮兮的小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纯真的、带着希望的笑容。

点点柔光在昏暗冰冷的学堂内翩跹起舞,映照着难民们含泪带笑的脸庞。歌声不再悲戚,而是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草棚的阴影角落里,理萌背靠着冰冷的土墙,静静地看着。他看着光点中静怡那温柔而坚毅的侧影,看着她被冻得通红却依旧努力歌唱的脸庞,看着她脚边那根被无数次拄地、磨得光滑发亮的木拐…一股沉甸甸的暖流,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敬佩和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心疼,悄然填满了他的胸腔,甚至暂时驱散了身体的寒冷。

风在壶外更加疯狂地呼啸,仿佛要撕碎整个世界。壶内,这简陋的草棚里,歌声与承载着故乡记忆的蒲公英绒伞,如同最坚韧的种子,在绝望冻土的深处,顽强地扎下了希望的根须。

静怡的目光穿过学堂草棚缝隙,凝视着飘舞的蒲公英绒伞。白日里与钟离先生的对话,此刻随着绒伞的起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她拄着木拐找到他时,他正独自立于新垦田埂的边缘。玄色衣袍在微风中纹丝不动,沉静的目光掠过那些在贫瘠土地上弯腰劳作的难民身影。阳光落在他身上,却仿佛被一种更深邃的寂静吸纳。

“钟离先生,”静怡的声音因紧张而轻颤,她下意识扶了扶镜框,将怀中那本记录昨夜地脉异象的笔记抱得更紧,“您白日提及的‘魔神战争旧景’…昨夜,我似乎…看见了群玉阁的坠落之影。”她鼓起勇气,将幻象与古籍中零星的灾厄描述联系起来,“那些碎片…是否如史书所载的‘天星之殒’?”

钟离缓缓侧身,金珀色的眼眸望向她,那目光沉静如深潭,蕴含着穿透时光的厚重。他没有首接回答,只是微微抬手,恰好接住一朵被风送来的蒲公英绒伞。洁白的绒伞悬浮在他修长的指尖,流转着温润的微光。

“历史的尘埃,总会在动荡的裂隙中飞扬。”他的声音平缓,带着磐岩般的质地,每一个字都沉沉落入静怡心底,“你所感知的,非虚非妄。那是深植于此方世界根基的旧痕,在壶壁脆弱之时的低语。”他指尖轻抬,那朵绒伞便乘着无形的气流,悠悠飘向远处正在加固篱笆的理萌和难民们,“如同这飘萍的种子,旧日的碎片亦在寻求落地的土壤。解读它们,静怡,需要的不仅是故纸堆里的墨痕。”他的目光追随着绒伞,最终落回静怡脸上,带着沉甸甸的期许,“更要倾听这片土地此刻的呼吸——它为何而痛,又因何挣扎求生。”

静怡屏息,钟离话语中那份超越时间的力量,让她心头关于魔神战争的庞然谜团裂开一道微光。她顺着绒伞望去,看到理萌正用力夯实一根篱笆桩,汗水在阳光下闪烁。一股沉甸甸的体悟,远比单纯的求知欲更深刻,悄然压上她的肩头。她低头看着自己磨得光滑的木拐,再抬眼望向钟离沉静的侧影,无声地点了点头。答案的碎片,或许就藏在这壶中每一次弯腰、每一次喘息、每一次在冻土上播下的种子里,等待着被有心人拾起,拼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