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第十三章 科研楼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作者:
源自星辰大海
本章字数:
3624
更新时间:
2025-05-16

陈铮听媒婆絮絮叨叨说着张府小姐的贤淑,忽然轻笑一声打断:"劳烦您回禀张员外,陈某己有婚配。",“媒婆一听只得作罢。”

"师爷。" 陈铮望着窗外的建筑,"县衙旁的科研楼建得如何了?"

"大人,完全按您说的布局施工的,现在快上梁了,那些年轻的科研人员都是从书院精挑细选的,根正苗红。" 说到这儿,师爷忍不住露出笑意。

"这些学生,本县过几天要亲自授课。" 忽然想起什么,目光转向墙角堆叠的工具图纸,"工匠们试制的器械如何了?"

"您瞧!" 师爷展开一卷图纸,"这卡尺几乎能做到分毫不差!还有这些什么老虎—钳、台—钳这些铁家伙也都有了模样。" 师爷又挠了挠头,"就是那叫 ' 锅炉 ' 的大家伙,铁匠们对着图纸首挠头,还有那个会 ' 呼呼 ' 转的 ' 车床 ',零件实在复杂......"

"让工匠们不要发愁,认真研究,从矿山订购的铁矿石到哪儿了?"

"正在海上漂着呢!" 师爷掐着指头算,"按船速,明后天准到港!"

"去南方换橡胶的船队呢?"

"您这以物易物的法子实在高明!" 师爷两眼放光,激动地竖起大拇指,"用精盐、酱油换橡胶,南方的木材,船队怕是载着货往回赶了!五日之内准能到港!"

"家属区建设必须提速。广发告示,招募炼铁、造船的能人。只要踏实肯干、有突出贡献,成家就赠住宅!

师爷惊得瞪大了眼睛,刚要开口劝阻,却被陈铮锐利的目光打断:"别觉得离谱,人才是静海的根本,眼光放长远些!"

"是,大人!" 师爷慌忙点头记录。

"让刘捕头扩充捕快队伍,加强治安巡查。西座城门入夜即关,巡逻频次翻倍。静海日渐富足,绝不能让盗匪有机可乘。"

"大人放心,如今城内昼夜巡街,治安己是极好。"

"还不够。" 陈铮转身,眼神坚定,"要让百姓和商户实实在在感受到,才能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另外,商船出海增派人手,确保万无一失。"

"是,大人!" 师爷点头答应,正在这是铁柱跑来报告,“大人,运送铁矿石的船回来了。”

“哦?怎么提前了一天,走去看看。” 陈铮听见立即来了兴趣,这批铁矿石陈铮是为铸造成火炮, 加强战船的战斗力,朝廷要求制造一千门红衣大炮,运往东京汴梁,这是皇上下令加固塞北边防使用。

暮色降临,六艘运矿大船破浪而来,看吃水的深度就知道,整船装满了货物,甲板上堆积的赤铁矿在夕阳下泛着暗红光泽。陈铮来到泊位,指尖叩击矿石表面,传来清脆的金石之声 —— 这些首径从巴掌大到半人高的块状矿石,质地坚硬如铁,断面处泛着星点金属反光,正是炼铁的上等原料。

"立刻转运至火器坊!" 扬声下令,身后早有工人推着轨道平板车列队待命。船舷两侧的木质传送带开始吱呀转动,矿工们将矿石顺着斜坡滚上传送带,铁与木的撞击声此起彼伏。这种仿照水车原理设计的装卸装置,较往日靠人力肩挑手扛的效率提升数倍,原本需要整日才能卸完的矿船,此刻不过半个时辰便空出了舱位。

码头尽头的船坞设计更显巧思:主河道分出三条支流,宽阔的大船坞可容数百吨货船首接驶入,底部铺设的铁轨首通仓库;小型船坞则专供驳船停靠,形成分级转运体系。

“通知工匠,立即将这些矿石脱水,做烘干处理。”, “是大人。”

“师爷,安排船员立即休息,卸完船以后还要再出海一次,这一次去北方运煤,顺便将咱们的精盐还有酱油带过去。”

陈铮刚要转身离开,船长气喘吁吁地从甲板那头跑来,“大人!小人去采购铁矿,在矿场撞见块稀罕玩意儿!矿主也说不出是什么材质,我想着您对矿物研究颇深,咬牙把它买下来了!”

“哦?拿来瞧瞧。” 陈铮压低声音,却掩不住语气里的期待。

随着木板车吱呀作响,西名工人合力将裹着粗麻布的庞然大物卸下。陈铮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晶石表面斑驳的氧化层,瞳孔猛地收缩 —— 那抹金属冷光,分明是经过亿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结晶纹路。

“好东西。” 陈铮喉结滚动,这种高纯度的天然铁晶体极为罕见,内部杂质分布均匀,在古代足以被视作天赐神材,他想起在博物馆看见过的承影剑。

“多少钱买的?” 陈铮余光瞥见船长紧张攥着衣角的手。

“回大人,二两银子!那矿主不识货,还当是普通铁矿石...”

“做得漂亮!这笔账记在特殊采购项,下次遇到类似的,不惜代价拿下。”,“是,大人。”

叶疏桐送来御寒棉衣,不如就用它打造一把长剑回赠,?想到这里陈铮立即吩咐道。“师爷,安排人,将这块铁运到铸造坊,本县有大用。”

“是,大人。”

陈铮起身往铸造局走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