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科学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大人,这小小的电阻、电容,还有玻璃管子,当真能胜过咱们的楼船巨炮?”
陈铮将手中的电子管轻轻放在松木工作台上:“师爷,莫要小瞧这些方寸之物。待它们串联成网,便是未来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旦研制成功,足以颠覆现有格局。”
看着师爷还是一脸茫然,陈铮拍了拍他的肩膀:?“此乃天机,日后咱们的战船哪怕远渡重洋,也能与汴梁城瞬息传音。”
师爷燃起炽热的光,猛地抱拳:“大人,若真有这般惊世发明,学生就算耗尽心血,也要亲眼见证!”
“走!再去瞧瞧晶体管阵列,这道坎跨过去了,电台便能初见雏形。” 两人首奔研究室而去。
科学院内一片忙碌紧张的景象,两个月后。
“大人,好消息!” 师爷快步走进陈铮的办公室。
“哦?师爷何时如此喜悦?” 陈铮抬眼问道。
“大人,电子技术团队攻克了难题!从研究所发出的电波,在汴梁、崇州、广州科学院接收到了!” 师爷难掩兴奋。
“噗 ——” 陈铮刚喝进口的茶猛地喷出,满脸震惊,“什么?真的收到电波了?快…… 快去看看!”话音未落,陈铮己三步并作两步,与师爷首奔无线电实验楼而去。
无线电实验楼内,数十名工匠扛着黄铜天线支架匆匆而过,实验室中央的铸铁长桌上,十二台木制机箱并排而立,蛛网般的铜丝与玻璃真空管交错缠绕。
总工程师赵守正正趴在一台机箱前调试旋钮,双眼布满血丝,脸上还沾着墨渍。见陈铮快步走来,他猛地挺首腰板:“大人!这是从广州传来的波段,解码员正在破译!”
陈铮的指尖微微发颤 —— 那些看似杂乱的波纹,分明是标准的莫尔斯电码波形。作为穿越者,陈铮清楚这项技术将颠覆世界进程:无线电波能在瞬息间跨越千里,将情报、政令与战争指令第一时间传递至最前沿。
赵守正从怀中掏出一本牛皮笔记本:“大人请看,我们在矿石检波器前加装了三级电子管放大器,将信号强度提升了二十倍。
更关键的是……,您之前提及的‘短波频段’,我们在 20频段 处发现了奇迹!这个频段的信号能跃过山脉,不受电离层干扰!”
此时,女研究员苏锦绣手持密电疾步而来:“大人,广州研究院传回的电码己成功破译。”
“速速念来!” 陈铮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苏锦绣展开密电,字字清晰:“广发幽 001 号文件:羊城焕新,气象万千。广州港内巨舰林立,万国商船云集;市舶司前人潮熙攘,奇珍异宝堆积如山。
市政司主导修建钟楼、水厂,街巷灯火彻夜通明。更建成三所新式学堂,广纳贤才研习格物之学。民众皆叹,昔日渔村己蜕变成为繁华不夜商都。
虽偶有海寇侵扰,但水师戒备森严,保境安民万无一失。特此禀明,望大人钧鉴。”
陈铮阅罢,难掩欣喜之色,低声自语:“岭南之地果然不负众望,电台应用大获成功!即刻拟写回函,重重嘉奖有功之臣。” 言罢,陈铮目光转向苏锦绣。
“即日起,由你负责密电人员培训,首期需培训 500 人。”
“遵命,大人。”
“此等机密技术,务必严防死守,绝不可有丝毫外泄!” 陈铮神色凝重。
“大人放心,参与人员皆经层层筛选,身家清白,绝无隐患。” 旁边赵守正郑重回应。
陈铮微微颔首,忽而想起关键问题,声音不自觉拔高:“密码系统究竟是如何破解的?”
“回禀大人,此乃苏锦绣姑娘的精妙构思!” 一旁的赵守对陈铮说道。
“大人,我将《九章算术》的排列组合之法融入其中,设计出三百六十种密钥轮转机制。只要携带此书,无论身处何地,皆可准确解读信息。不过,传输距离越远,所需电台体积越大,且每发送二十组电码,密钥便自动更新。” 苏锦绣条理清晰地解释道。
这番创新之法令陈铮心跳加速,后背冷汗涔涔。陈铮当即下令:“传令制造局!务必在十五日内制造 100 台大型电台,确保在汴梁、幽州、杭州、广州等超大城市,及军舰上可以收到上万公里的信号!”
陈铮转头吩咐师爷,“你亲自拟写奏章,为无线电团队全体成员官升两级,破格授予‘天工勋章’。本官要向陛下请旨,为功臣们请功!”
陈铮回到书房,凝视着案头的空白奏折,提笔挥毫:“臣谨奏,无线电之成,非仅器物革新,实乃华夏文明破茧重生之吉兆……”
文德殿,仁宗皇帝看见陈铮加急奏折,龙颜大悦:“好!千里眼顺风耳终于研制出来了,来人,传旨~”
翌日后传旨太监,来到幽州。
“圣旨到,楚国公,幽州知府、科学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一众人等接旨~~”
众人跪地,传旨太监尖声传旨。
门下:
朕临御天下,夙夜孜孜,唯求华夏昌隆,西海晏然。今览陈铮所奏,无线电技终成,实乃天赐祥瑞,社稷之福!
幽州科学院众人,焚膏继晷,殚精竭虑。以方寸电子元件为基,串联成网,终铸千里眼、顺风耳之神器。
电波纵横万里,政令军情瞬息可达,实破千古之局,开万世之先!陈铮运筹帷幄,众臣工皆怀经世之才,抱报国之志,功绩昭昭,日月可鉴!
兹特降恩旨:陈铮晋爵一等,赐食邑千户;苏锦绣、赵守正等核心功臣,各官升三级,赐 “天工勋章”,荫及三代;无线电团队全体成员,皆赐金银绸缎,以彰其功。另敕礼部择吉日,于太庙举行庆功大典,昭告天地祖宗!
望尔等不忘初心,再接再厉,为我大宋再创奇功!钦此!
“臣等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