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你这位三弟的败仗可不止这一场。”
“还有?”
“这是当然,之后还有更大的呢。”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番暴躁的心情,朝着赵光义的方向狠狠地瞪了一眼后,缓缓坐回了长凳之上。
他想看看,老三还会整出什么幺蛾子。
“在你死去的六年后,辽景宗耶律贤去世,他那十岁的儿子耶律隆绪上位,是为辽圣宗……””
六年后……
也就是耶律贤那家伙仅仅活了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了。
这对他大宋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辽圣宗……
谥法有云,扬善赋简曰圣,能听善谋曰圣……
也就是说,辽圣宗也是一位明君。
念及至此,赵匡胤的眉头下意识地皱起。
耶律贤的继任者耶律隆绪是一位明君,而他的继任者……
就是一坨屎。
“老赵你死去的第十年,赵光义轻信了边关守将贺令图所说的耶律隆绪年幼,其母萧太后摄政,辽国主少国疑的禀告,派遣三路大军进行北伐。”
原本赵匡胤已经松开的拳头再次握紧。
现在的他真的很想揍老三。
在北伐如此重大的事情面前,老三不会先行派人打探一番吗?
竟然如此轻易就相信了这一切!
即便是现在的他,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升起的第一个想法也是不信。
虽然,在他死后的第十年,那位辽圣宗不过是十四岁的年纪。
确实符合主少国疑的情况。
但是,辽国的情况不一样。
当时的辽国,主事之人可不仅是辽圣宗一人。
其背后,还有着他的母亲,萧绰。
这女人可不简单。
因为耶律贤身体不好,所以近些年,辽国的国事决策一般都出自她手。
而在她的领导下,辽国依然在平稳发展,没有发生一点动乱。
光这一点,足以见这女人不是一般人。
有萧绰在,他并不认为将来的辽国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
“店家,不知此次北伐老三准备了多少的兵马,三路的主帅各是谁?”
“此次北伐一共有二十万兵马,其中东路军为主力,由曹彬率领率军出雄州,中路军由田重进率领出飞狐,西路军由潘美率领出雁门关,最终三路兵马齐聚幽州城下。”
在张泊讲述的同时,赵匡胤的脑海中,已然浮现出了三路兵马的行军路线。
曹彬,潘美,田重进等人跟着他一路走来,他对这几人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
按理来说,这次的战事应当没有什么问题才是。
但是,根据刚刚店家的讲述,很明显,此次北伐又失败了。
二十万大军,应该算得上大宋举国之力了,如果遭受大败……
赵匡胤有些不敢往下想了。
“店家,这次战事应该又败了吧。”
“是的。”
“那不知失败的原因是?”
“其一,赵光义轻信了辽国主少国疑,低估了辽国的实力。
当时的辽国萧太后,那可是在历史上都留下不小名声的女子。
即使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幼,但在萧太后的领导下,辽国政局稳定,还有着一众名将,那时候的辽国,军力可谓是无比强盛。”
对此,赵匡胤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与他所想的倒是大差不差。
“其二,就是我先前与老赵你提到的将从中御。
在这次北伐过程中,赵光义同样不止一次地远程微操,干扰战场指挥。
你能想象,身为东路军主帅的曹彬,竟然会因为约束不了手下从而导致东路军大败?
这背后是谁,想来不需要我再进行过多的赘述了。”
赵匡胤的嘴角扯了扯。
店家提到的曹彬,可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自大宋开国就屡立功勋的老将。
灭后蜀,征北汉,都有他的身影。
约束不了手下这种事,绝对不可能会发生在他身上。
这背后是谁,不用说他也知道。
现在看来,这次北伐的责任又全在老三!
“店家,那这次北伐,我大宋的损失如何?”
“经此一役,你宋朝损失了二十万的兵马,开国的精锐消耗殆尽。
自此以后,你们宋朝边防体系彻底崩溃,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转而被迫防守。”
虽然心中已经做好了大宋损失惨重的准备,但当店家告知他此事时,他还是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他没想到,损失会这么严重。
那可是二十万大军啊,就因为老三没脑子的行为,就此葬送!
“老三!”
赵匡胤朝着赵光义的方向扭过头,目眦欲裂,几欲喷火!
赵光义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一个沙包大的拳头就向着他的面门袭来。
还未等赵光义有所反应,赵匡胤的拳头就与他的脸狠狠地碰撞在一起。
遭受此等重击,赵光义整个人向后倒去,栽倒在了地上。
此时赵光义的脸上,两行殷红的鲜血从他的鼻子里流了出来。
赵光义这时被打懵了。
实际上,在听店家讲述的过程中,他就感觉到大事不妙,
因此,他想要避开发怒的二哥。
但是,二哥的动作实在太快,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二哥那拳头就已经招呼下来。
而在懵逼过后,赵光义猛地发现,二哥已经站起,向他走了过来。
赵光义顿感不寒而栗。
“老赵,淡定一点,我还没讲完呢。”
“店家,还有?”
赵匡胤没想到,在对辽有两次大败后,老三竟然还有败绩?
二十万大军可都被老三葬送了。
“这是自然。”
见真的还有败绩,赵匡胤冷哼一声,再度坐回了长凳。
此刻的赵光义,也从地上爬起,有些狼狈地坐在了刘盈那一桌。
他想逃,但逃不掉。
如果店家所说不差,他现在应该身处后世。
万一跑出食肆,在后世迷路,回不到大宋,那可真完犊子了。
待赵匡胤坐定,张泊继续开始了讲述。
“老赵,你对定难军应该不陌生吧?”
唐末时期,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为平黄巢有功,所以被赐予李姓,封“夏国公”。
自此以后,李思恭及其后代就成了当地的割据势力。
而定难军,就是指他们。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定难军很是低调,无论中原地区是何人当政,他们都表示臣服,宋朝建立后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赵光义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
经过了赵光义一系列的骚操作,定难军叛变了。
赵光义多次派出军队围剿,都以失败而告终。
最终,党项人直接就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影响大宋百年之久的国家,西夏。
可以说,西夏与宋朝的纷争,起源就是赵光义。
“定难军?”
赵匡胤被张泊的这个问题问的一愣。
“店家,你的意思是,老三与定难军发生了冲突?”
赵匡胤很是不能理解。
因为定难军与他的关系可谓是极其不错。
想当初,他刚建立宋朝的时候,定难军节度使李彝(yí)殷就派人前往大宋表达祝贺。
甚至,为了避他父亲赵弘殷的名讳,李彝殷还改名为李彝兴。
而他也对李彝兴的到来尤为重视,直接给李彝兴加官太尉。
要知道,宋初加官三公的朝臣只有赵普,外藩只有李彝兴。
在这之后,双方就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李彝兴听说大宋缺乏战马,于是特意进贡良马三百匹。
他也特地为其量身定做玉带作为回礼。
不过,就在六年前,李彝兴死了。
他专门为其停朝三日,追赠太师,追封夏王,并授其子李光睿定难军节度使。
后来,在征讨北汉的途中,李光睿也出力颇多。
按理来说,大宋与定难军的关系应该极为融洽才是,不应该会发生什么冲突。
“是发生了冲突,而且此事对宋朝,产生了极具深远的影响。”
赵匡胤怒气冲冲地瞥了一眼赵光义,随后收回了目光,等待着张泊接下来的讲述。
“老赵,目前定难军节度使的是李光睿吧。”
“是的,店家。”
“按照原本的发展,李光睿将会在五年后离世,由其子李继筠即位。
但是,这时候,你三弟玩了一个骚操作。
原本李继筠应该被封为节度使,但是赵光义并未将其封为节度使,而是节度观察留后。”
“节度使观察后?”
赵匡胤一眼就看出了自己这位三弟的小心思。
节度使是实权职务,节度观察留后是虚职。
至于为什么不给实权而仅仅给一个虚职……
“老三此举是想要通过收回李家的世袭特权,然后趁机拿下定难军掌控的五州之地吧?”
“没错,赵光义的想法就是这样,李继筠即位两年便身死,由于其子嗣太小,所以由其弟李继捧即位。
后来,李继捧继位后因宗族内斗被召入开封,赵光义趁机控制定难军五州,试图将之纳入宋朝的管辖。”
“愚蠢!”
赵匡胤低声咒骂了一声。
强行控制定难军,无异于找死。
当年,后唐曾经不止一次发动战争,想要将定难军纳入后唐的版图,结果都无功而返。
他不认为在老三时期的大宋能够做到这一切。
而如果做不到,那这势必会将大宋拖入到战争的泥沼。
并且,原本定难军名义归附大宋且地处偏远,对大宋没有一点威胁。
老三此举,无疑是将定难军逼到大宋的对立面上。
到时,定难军与辽国一同夹击大宋……
老三就是个废物!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店家,那之后呢。”
“李氏中,有人不同意归附宋朝,于是愤而出走,依靠着李氏在西北的威望,他迅速发展成了一个不小的势力。
后来他与辽国联合,不断侵扰宋朝西北边境,宋朝屡次用兵都以失败而告终。”
果然!
赵匡胤眼神一凝。
令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定难军与辽国联合。
当然,更令他无语的是,他大宋连党项人都打不过了。
“因为无法拿下定难军,所以当时的宋朝被迫将五州之地还给了定难军。
但是这时候的定难军,权力之大,已经脱离了宋朝的控制,即使宋朝许以高官厚禄也无济于事。
开宝六年的65年后,一个名为‘西夏’的国家就此诞生。”
“西夏……那想来之后,我大宋与这西夏应该是有不少战事吧,不知战况如何?”
“可以说,自打赵光义之后,宋朝就一直被西夏压着打,直到宋哲宗赵煦时期,才一改往日的颓势,取得了不菲的胜利。”
听到张泊前半句的时候,赵匡胤差点气死了。
两次大败于辽国,他捏着鼻子也就认了,谁让辽国国力比大宋强呢。
但是,被西夏压着他,是他从未想象过的。
要知道,自打他建立大宋以来,对外战事称得上百战百胜,荆南、后蜀、南汉,还有刚刚店家提及的南唐,都是被他所灭。
他大宋,何时变得如此窝囊?从原本的屡战屡胜到后来的屡战屡败。
只一瞬间,赵匡胤便锁定的源头。
该死的老三!
“店家,这应该就是老三的所有败绩了吧?”
令赵匡胤有些意外的是,张泊摇了摇头。
赵匡胤立睛圆瞪,不可思议地说道。
“店家,你是说,老三还有败绩?”
“是的,老赵,你应该知晓交趾吧?”
“交趾?店家,老三不会连交趾都打不过吧?”
即使听说了赵光义的几次大败,但是如今的赵匡胤依然还是有些不信,他的这位三弟竟然会沦落到连交趾都打不过的地步。
毫不夸张的说,交趾在以往各个朝代,都被中原王朝手拿把掐。
“老赵,事实上,你的这位三弟,确实连交趾也打不过。
当时的交趾发生内乱,你的三弟赵光义出兵交趾,结果水军全军覆没,最终被迫撤兵。
后来,他还承认了交趾的独立,放弃了直接统治。”
“什么!老三承认交趾独立?还放弃直接统治交趾?”
赵匡胤微张着嘴,一脸地错愕。
自打秦朝开始,交趾就一直受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
甚至晋朝,南朝,以及前年被他灭掉的南汉都能直接统辖交趾。
结果,到了大宋,交趾独立了?
如此来说,他大宋岂不是连晋朝,南朝,南汉都不如?
联想到先前老三干下的一系列荒唐事,赵匡胤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老三,你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