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长兴县丞,张泊真不熟。
可要说吴承恩,那张泊可太熟了。
他可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在后世,一个人可能不知道其他几个名著,但《西游记》不可能不了解。
因为每到暑假,86版《西游记》是电视上的必放节目。
而且这些年,有关《西游记》的改编,也是如同过江之鲫一般。
大话西游,港版西游记,西游记后传,西游降魔篇……
这些各式各样的西游记改编,都绕不开一个人。
那人便是吴承恩。
见到张泊的神色变化,吴承恩的脸上写满了不解。
先前他说出嘉靖三十五年,引起店家的诧异也就罢了。
可是,当他说出自己的名字后,肉眼可见的,店家脸上的惊讶之色更甚。
他当初自报官名时,店家可没有这般吃惊。
很明显,相较于长兴县丞这一官职,他的名字更令店家动容。
可是,他也不算是有名之人啊。
他的前半生,算得上碌碌无为。
早年间多次参加科举,皆是名落孙山,甚至连乡试都没过。
六年前,近五十岁的他才依靠着资历与学业表现,侥幸获得了一个“岁贡生”的身份。
岁贡生虽不及举人,进士,但是有了这个身份,他便可以参加吏部铨选,去担任一些县学教谕、训导等地方教育官职或者是一些地方小官。
不过,他最终没有被分到职位,只能就读于国子监。
就在今年年初,他被分配到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湖州府长兴县,担任县丞一职,如今才过去数月。
按理来说,相较于他的名字,还是他的官职更加令人深刻。
但眼前的店家却与常人不同,这就令他很费解了。
“店家,你似乎认得我?”
随着吴承恩问完这个问题,除了赵匡胤以外的其他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张泊,即使是朱高煦朱高燧也是如此。
虽说吴承恩来自大明嘉靖年间,但朱高煦与朱高燧兄弟两人,在史书上完全没有发现有这么一号人物。
所以,现在的朱高煦与朱高燧,也同其他人一样两眼一抹黑。
此刻,所有人都对吴承恩的身份产生了好奇。
因为吴承恩既然能够来到后世,也就意味着他历史留名。
但是很明显,一个小小的县丞是不足以让吴承恩历史留名的。
换而言之,吴承恩还有着其他的身份。
面对着众人好奇的目光,张泊徐徐说道。
“这是自然,因为我看过吴县丞你写的《西游记》。”
果然!
一旁赵匡胤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
当听到吴承恩这个名字时,他就觉得有些耳熟。
思考一番后,他终于想起为什么这个名字耳熟了。
不久前,他前往赵煦一朝,在报纸上看过一部分《西游记》的故事。
毫无疑问,那《西游记》的作者,就是他眼前这位来自大明的吴承恩。
得知张泊看过自己写的《西游记》,吴承恩的脸上也浮现出一抹讶然。
虽然店家所说的书名与他所写《西游释厄传》有所不同,但是他也知道店家所说的《西游记》是何含义。
因为在他之前,曾经有过不止一个版本的《西游记》。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大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从天竺带回了大量的佛经。
后来,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编撰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大唐西域记》仅仅是记载了玄奘西行路上的所见所闻,并不能称之为故事。
多亏了玄奘的另一位弟子慧立,同时撰写了一本《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这本书在赞颂玄奘弘扬佛法的同时,还会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这为玄奘的西行故事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从这时开始,玄奘取经的故事越传越神。
后来的《独异志》《大唐新语》等一些笔记,也都记载了玄奘取经的传说,这使得玄奘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时期,《西游记》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版本,其名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出现了猴行者与深沙神。
这也是他《西游释厄传》中孙行者与沙僧的原型。
到了元代,《西游记》又进一步发展,《西游记平话》与元杂剧《西游记》应运而生。
猪八戒与白龙马的雏形也这期间诞生,《西游记》的故事因此更加完善。
而在十余年前,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他开始着手书写《西游记》。
他并非像前人编纂《西游记》那般,对民间流传的故事简单拼凑,而是对民间的故事进行大量的改造。
例如在宋元的各个故事版本中,取经的玄奘是主角,猴行者是配角。
但在他的《西游释厄传》中,孙行者才是主角。
又例如在宋元版本的《西游记》中,猴行者更接近于一个妖王,甚至还有强抢金鼎国公主为妻的行为。
而他则是将孙行者塑造成一个反抗者,最终令其心猿证道。
而除了孙行者以外,其他角色也有不同程度的改编。
比如猪八戒,在元朝版本的《西游记》中是一个简单的普通猪妖,好色贪吃但无深度。
但他将其塑造成一位体现人欲的角色,虽有缺点但在关键时候仍能挺身而出。
此外,他所写的《西游释厄传》与历代版本的《西游记》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往的《西游记》,都是一个个单独的民间故事。
而他的《西游释厄传》,则是将之改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孙行者出世到五圣成真这段完整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这也是他最为自豪的地方。
可按理来说,知晓他创作并看过他所写《西游释厄传》之人,不超过一手之数。
那些人都是他的亲朋好友,而眼前的店家显然不属于此列。
或者说,店家是通过他好友的复述,这才获悉了他所写的《西游记》。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店家所说的书籍名字与他所写书籍名字有所差异。
但为了保险起见,吴承恩还是向张泊确认道。
“店家,你是说,你看过我写的《西游记》?”
“是,吴县丞,我确实看过你所写的《西游记》,哦,不对,或许现在应该称之为《西游释厄传》。”
当从张泊口中听到《西游释厄传》时,吴承恩已经可以确定,店家确实看过他写的《西游记》。
“店家,《西游释厄传》一直在我那,只展示给几位亲朋好友看过,难不成店家你是从他们的口中获知了《西游释厄传》?”
面对着吴承恩的猜想,张泊并未选择直接回答吴承恩的问题,而是话锋一转道。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吴县丞恐怕得先了解一番我这食肆的神奇。”
“食肆的神奇?”
吴承恩的脸上满是疑问。
一间食肆就算再怎么神奇……
等等,店家接下来不会说,先前与他说话的那名男子来自于开宝六年吧。
虽然他写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但他可不会相信此等离奇之事。
“我这食肆,其实并不在你大明,而是位于嘉靖三十五年的四百年后。”
“嘉靖三十五年的四百年后……”
令张泊有些意外的是,吴承恩的反应与来此的其他朝代人不同。
其他人在听到他这是后世后,一般都会露出惊诧加怀疑的神色。
但吴承恩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脸上的神情并未有明显的变化。
而是歪着头,一副思索的神情。
想来也是。
能够创作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吴承恩怎么可能对此事感到惊讶。
事实上,吴承恩并非不惊讶此事。
而是刚刚张泊的一番话,令得吴承恩又想到了一个新点子。
如果,一个大明人,来到一个通向大明四百年后的后世,并从后世得知了大明将来的发展,那会如何?
等等,不应该将故事背景设立成大明,他可还不想死。
设立成唐朝或者宋朝就差不多。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知晓了他的继位者李治娶了他的才人武曌。
又或者宋太祖赵匡胤知晓了宋太宗的那些后代所干下的事情。
这想来很是有趣。
吴承恩愈发觉得,他选择留下来的决定是对的。
光是店家的这个点子,就给他启发不小。
而张泊见吴承恩没有反应,他又接着说道。
“除了通向嘉靖三十五年后的后世以外,我这食肆还通向了其他的朝代。”
“对啊,我怎么将这个忘了!”
吴承恩一拍大腿,面露顿悟之色。
先前那位喊住他的男子,说他来自开宝六年。
那他完全可以将之好好地利用起来,甚至更进一步地拓展。
例如就在这一间食肆内,聚集着数个朝代的来客,他们全都汇聚于大明,惊讶于大明的发展。
完美!
意识到这一点后,吴承恩的目光望向在座的众人。
而众人此刻均神色怪异地望着吴承恩。
要知道,他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在听到食肆位于后世以及联通着其他朝代时,都有着不小的惊讶。
但是,眼前的这位吴承恩,竟一点惊讶都没有。
吴承恩倒是没有注意到众人的古怪之色,此时的他正好奇地向众人打听道。
“不知诸位怎么称呼?”
“朕乃秦始皇嬴政,这位是内史蒙恬。”
“我名为刘盈。”
“我名为赵匡胤,这位是宰相赵普。”
随着众人的自我介绍,吴承恩默默地点了点头。
了不得。
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与他的爱将蒙恬。
汉太祖刘邦与吕后之子,汉惠帝刘盈。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其宰相赵普。
这些,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吴承恩自然不会以为他见到了历史上的这些人物,现在的他只觉得,这些在食肆内的人甚是有趣。
随后,他将目光望向了朱高煦与朱高燧一行人。
被吴承恩的目光注视着,朱高煦整了整衣裳,一脸正色地说道。
“我乃大明汉王朱高煦,这位乃是我的三弟朱高燧。”
“啊这……”
吴承恩被朱高煦的一席话干沉默了。
“两位仁兄,我觉得你们两位或许应该换个名字,因为汉王赵王两人在历史上的风评并不太好。
其次,假扮大明藩王乃是重罪,即使是离世许久的藩王也是一样。”
“你特么……”
朱高煦正欲起身对吴承恩动手,就被身旁的朱高燧一把抱住。
“二哥,冷静啊!”
吴承恩被朱高煦的动作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因为还有更为重要的事,等待他去做。
将先前已经关上的书匣打开,从里面拿出了纸笔墨水,吴承恩马不停蹄地将他刚才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
嬴政眉头微皱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神色很是不悦。
眼前之人实在是太过无礼!
虽然不满,但他也很好奇这位来自大明之人的身份。
“店家,你先前提到的《西游记》不知为何?”
“《西游记》是一本神魔小说,至于什么是神魔小说……这样吧,老赢,你直接在手机上搜索一番吧。”
被张泊一提醒,嬴政顿时露出了恍然之色。
对啊,他怎么将手机忘了呢。
嬴政当即从袖中掏出手机,在手机上搜索起《西游记》的内容。
而与嬴政有着相同反应的,还有刘盈,赵匡胤一众。
朱高煦与朱高燧虽然看过宋元版本的《西游记》,但从张泊的话语,他们知道了这位来自大明的吴承恩之所以能来后世,完全是因为《西游记》。
他们也对这位吴承恩新编写的《西游记》产生了浓浓的好奇。
趁着一行人全都低头看向手机的时间,吴承恩将之前的想法全都记录了下来。
等再度将头抬起时,吴承恩赫然发现,在场之人,除了店家与“蒙恬”以外,全都低着头,看向手中那块巴掌大小的玩意。
“店家,诸位这是在干嘛?”
“他们在看你所书写的《西游记》。”
“观看我写的《西游记》?店家,你这玩笑可一点都不好笑,我所编撰的《西游记》在我的住处,而且,其所用纸张无比繁多,远非巴掌大小之物可以观看。”
吴承恩笑着摇了摇头。
面对着吴承恩的质疑,张泊也没有废话,直接拿出自己的手机,搜索起了《西游记》,然后递给了吴承恩。
怀着些许疑问,吴承恩接过张泊递来的手机,低头看去。
然后他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诗句。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