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事件

第十三章 混凝土堡垒里的抗争

加入书架
书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事件
作者:
黄小峰
本章字数:
4110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一、钢铁巨擘下的阴影

1914年8月5日清晨,列日要塞群笼罩在刺鼻的硝烟与晨雾中。埃本 - 埃马尔炮台顶部的混凝土被"大贝莎"榴弹炮轰出巨大缺口,碎石如雨点般砸向下方的战壕。比利时二等兵让·莫罗蜷缩在防空洞内,双手死死捂住耳朵,试图隔绝头顶传来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他的钢盔边缘沾满灰尘,眼前浮现出三天前离开家时,妻子玛丽抱着襁褓中女儿的画面。

"莫罗!去给机枪位送弹药!"班长约瑟夫·杜邦的嘶吼穿透爆炸声。这个留着络腮胡的老兵左眼缠着绷带,那是昨天德军首次炮击时飞溅的弹片所致。

让抓起一箱子弹,猫着腰冲出掩体。露天通道上横七竖八躺着尸体,有些是还未完全冷却的战友,他们的蓝灰色军装被鲜血浸透。突然,一发流弹擦着他的肩膀飞过,灼热的气流在皮肤上留下一道焦痕。"该死的德国佬!"他咒骂着,将弹药箱重重砸在机枪手身旁。

机枪手保罗·勒克莱尔头也不回,手指机械地扣动扳机:"看到那个塔楼了吗?德军的观察哨!"让顺着枪管指向望去,只见百米外的钟楼顶端,隐约闪烁着德军望远镜的反光。

二、血肉铸就的防线

在隆森炮台,指挥官亨利·列日阿尔中校盯着作战地图,铅笔在不断缩小的防御区域上反复标记。电话铃声突然炸响,他抓起听筒,里面传来沙哑的嘶吼:"中校!E区弹药库被击中,火势控制不住了!"

"启用备用通道,把火药转移到地下三层!"列日阿尔咆哮着,军帽下的头发早己被汗水浸透。他转身望向窗外,德国第7集团军的灰色人潮正借着烟雾掩护推进,机枪阵地吐出的火舌如同毒蛇信子。

"长官!"副官冲进来,"德军开始使用火焰喷射器,B区的弟兄们..."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凄厉的惨叫,浓烟中隐约可见几个浑身着火的士兵翻滚着冲出掩体。

列日阿尔抓起手枪:"跟我去前线!"当他带领预备队赶到B区时,眼前的景象让这位身经百战的军官胃部抽搐——混凝土墙壁上挂着烧焦的人体残骸,火焰喷射器留下的黑色灼痕如同恶魔的爪印。一个士兵倒在墙角,仍保持着射击姿势,手指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三、钢铁与意志的较量

在地下指挥室,阿尔贝·国王的亲笔信被张贴在墙上,字迹被油灯熏得有些模糊:"比利时的勇士们,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你们!"列日要塞的总指挥官热拉尔·勒曼将军摘下眼镜擦拭,镜片上的雾气不知是硝烟还是泪水。

"将军,埃本 - 埃马尔炮台的旋转炮塔失灵了!"参谋军官的报告让空气凝固。勒曼走到巨大的要塞结构图前,用红笔重重圈出受损区域:"启用地下通道,把150毫米火炮拆解,转移到临时炮位!"

这时,一名传令兵浑身是血地撞开门:"德军突破了东北防线,距离核心工事不到200米!"勒曼抓起军刀,刀刃出鞘时发出清越的鸣响:"告诉所有士兵,我们身后就是布鲁塞尔,退无可退!"

地面上,汉斯·米勒的连队在弹坑间艰难推进。他的刺刀上还沾着比利时士兵的鲜血,耳边回荡着班长临终前的话:"拿下这座炮台,我们就能首插布鲁塞尔!"突然,前方传来密集的枪声,几个战友如同提线木偶般倒下。米勒抬头,看见要塞暗堡的射击孔里,比利时士兵的眼睛在阴影中闪烁,那眼神让他想起老家森林里被逼入绝境的野狼。

西、不屈的钟声

8月7日深夜,列日市中心的圣巴泰勒米教堂钟声突然响起。这是约定的求援信号,钟声穿透硝烟,传到了驻守在城郊的比利时援军耳中。让·莫罗在战壕里听到钟声,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他们没忘记我们!"

但德军很快反应过来,重炮开始覆盖教堂区域。当第一发炮弹击中钟楼时,让眼睁睁看着那口见证了列日百年历史的铜钟从塔顶坠落,在石板路上摔出巨大裂痕。"畜生!"他怒吼着,端起步枪射向不远处的德军炮兵阵地。

在埃本 - 埃马尔炮台,德军的"大贝莎"终于轰开了最后一道混凝土墙。勒曼将军整理好军装,将比利时国旗别在胸前,对剩余的士兵说:"弟兄们,让他们知道,比利时人不会跪着投降!"当德军冲进指挥室时,迎接他们的是雨点般的手榴弹和最后的子弹。

五、血色黎明

8月16日,持续11天的激战后,列日要塞群大部分沦陷。让·莫罗在弹尽粮绝后被德军俘虏,他被押解着走过满目疮痍的街道,看见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一个德国军官指着他胸前的圣安德鲁十字徽章冷笑:"这能保护你吗?"

让 spit 了一口带血的唾沫在军官的皮靴上:"你们可以摧毁我们的要塞,但永远摧毁不了我们的自由!"军官恼羞成怒,举起手枪,却被身后的士兵拦住:"长官,他是重要战俘。"

远处,埃本 - 埃马尔炮台的废墟上升起德国军旗,猎猎作响。但在废墟深处,一个比利时伤兵用最后一丝力气,将破碎的国旗插在扭曲的钢筋上。微风吹过,残破的旗帜在硝烟中飘动,如同一个不屈的灵魂,向世界诉说着列日保卫者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传奇。

这场被称为"钢铁与混凝土之战"的惨烈交锋,虽然最终以比利时的失利告终,但列日要塞守军的顽强抵抗,为协约国赢得了宝贵的动员时间,也让骄狂的德军首次尝到了硬骨头的滋味。而那些倒在炮台下的士兵,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被载入史册,但他们用生命谱写的抗争之歌,永远回荡在比利时的土地上。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