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恨并不是会发动强大的暴力,暴力的爆发常是一种天生无力感的结果。——《个人实相的本质》
人都有情绪,那就好比在一天的时光中 ,天气有温亦有凉,有下雨亦有天晴。没有人毫无情绪的,正如天气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情绪包含被喜欢苦等等不同的感受,其中有些情绪是格外强烈的。譬如“恨”,就是极难抚平的情绪。“恨”的意念几乎全都起源于“爱”的被剥夺,好比心爱的情人被他人横刀夺爱,或是辛苦经营的事业因同行恶性竞争而倒闭,都会让人心生恨意。而萦绕心头,让人夹带强烈报复心的恨,就好像形容人的“深仇大恨”或“恨之入骨”,这样的恨让人似乎非报仇雪恨不可。
然而,真正的恨并不会引起暴力,但若是恨意里又有着无法夺回的所爱的无力感,就可能爆发暴力事件,这也就是许多情人分手后发生“分手暴力”的原因。
“恨”并不是一种坏情绪,也无需刻意压抑,若是你恨一个人,你不必说:“我不会恨他呀!他离开我之后,投入了新情人的怀抱,我是充满祝福,并期盼他快乐的。”倘使你心中有恨,就请你接受自己的恨。
恨是爱的亲近,如果能接受内心的狠,不去压抑它,也顺着它去报仇伤人的话,恨并不会持久。而若是你顺着“恨”看进自己的内心,就将看到,“爱”,才是内心真正的渴求。
经由恨的引导,你将会发现,在期待他人爱自己,或满足自己之前,你必须先学会爱自己。如果你不爱自己,却渴望他人来爱你,当挚爱又被他人所夺时,你就会燃起熊熊的恨意。由此可知,“恨”是回到“爱”的道路,当你真切地关照内心的恨之后,就会明白,只有真心爱自己,才能真正爱别人,也只有喜悦地做自己,才能真心的期盼他人快乐。
除了“恨”之外,愤怒也是极为强烈的情绪,有些人相信发怒是不好的,他们往往认为,处在盛怒之下,人就会失去理智,并做出自伤或伤人、让自己事后懊恼后悔的行为。然而,愤怒并不绝对导致暴力,暴力基本上是一种全盘性的情绪投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怒火攻心时,被内在的愤怒掌控,因而伤人害人,那么,你就是对愤怒的情绪投降,任由怒火掌控,致使言行失控,这样的你也就不是自己意念的主人了。
真正的愤怒并不会导致暴力,愤怒是一种行动的热源,也是最令人亢奋最具有治疗效果的情绪。譬如说,如果你被朋友冷嘲热讽,因而怒火中烧,这样的愤怒将可引导你看进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那“人际关系以和为贵,若是我跟人发生冲突,别人可能会觉得我修养太差,也会跟我断绝交情。”的信念,与此同时,你或许会再涌起一个新的信念:“就算拚着失去这个朋友,我也该把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说清楚。”于是你不再龟缩,而会鼓起勇气向对方说明,这么一来,你就舍弃了旧信念,并在新信念的引导下,真正开始了更自在的新生活。
内心若被怒火吞没,可能会导致破坏、暴力或全盘性的毁灭,但若能善用愤怒,即能顺着愤怒的攻击性开创自己的行动、创造力与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