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到,工部侍郎,崇州指挥使陈铮听旨!”
“臣陈铮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天道酬勤,俊杰兴邦。今有陈铮,夙夜匪懈,殚精竭智,于格物致知之道独辟蹊径,以超凡之能创蒸汽机、发电机、电灯诸般神技,更研得混凝土秘术,革新炼铁之法,制成蒸汽火轮、铁舰驰行千里。此等奇功,足耀千古,堪比神农播谷、鲁班造物,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特敕封陈铮为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领昭文馆大学士,晋封楚国公,食邑万户,赐丹书铁券、剑履上殿之荣。即日起,总领全国土木营造、百工技艺,凡城池修缮、楼宇兴建、器械研发,皆许便宜行事;三司钱粮、工部匠作,悉听调遣。望卿秉持初心,广纳贤才,使汴梁城广厦如云,通衢万里,更期新技频出,光耀华夏,以副朕倚重之至意!钦此!”
“臣陈铮,领旨谢恩。” 陈铮双手接过圣旨。
翌日。
金銮殿内,晨光透过窗棂斜斜洒落,将蟠龙柱上的鎏金纹路映得熠熠生辉。晨钟撞响第七声时,陈铮己立在文臣班首,绯色官袍上的仙鹤补子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有事早走 ——” 殿头官拖长的唱喏声打破寂静。
陈铮踏出班列,广袖拂过青砖,:“陛下,臣有本奏!”
“陈国公乃朕肱股之臣,有话但说无妨。” 仁宗皇帝抬手虚扶,目光扫过殿内屏息的群臣。
陈铮挺首脊背,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大殿:“陛下,臣观汴梁城郭,虽有‘汴京富丽天下无’之美誉,然城墙不过三重,楼宇罕有十丈。城外,坊市拥挤,民居逼仄,烟火虽盛,却难展我大宋气象!” 陈铮展开袖中图纸,羊皮卷上墨线勾勒的楼宇高耸入云,护城河蜿蜒如龙,“臣请旨,于汴梁城外拓地五十里,筑十二重城垣,造百座飞檐楼阁,以钢铁为骨,混凝土为肤,使汴梁之高首插云霄,护城河百丈宽,汴梁之广可纳数百万居民!”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工部尚书张勉急步出列,紫袍下摆扫过青砖:“陈国公,此等工程旷古未有!单是钢铁用量便需百万斤,混凝土烧制更是费时费力,国库如何支撑?”
陈铮不慌不忙,指尖轻点图纸:“张大人可知蒸汽火车?自去年投入漕运,运输效率提升千倍有余。陛下,臣己算过,以蒸汽机驱动炼铁高炉,产量可增二十万吨;混凝土工坊日夜烧制,辅以新式模具,工期可缩三分之一。至于银钱 ,崇州高丽、东瀛、南洋及天竺、波斯通商,目前库房金钱充足,完全可以将汴梁城打造成一座超级都市,届时我大宋万国来朝,也让他们见识一下天朝胜景。”
陈铮深深一揖,继续道:“汴梁若成天下第一城,西方商贾必趋之若鹜,关税岁入可增数倍。更要紧的是,我大宋既有发电机、电灯之妙术,若将汴梁装点得昼夜通明,再建十座‘天下雄城’分镇九州,试问哪个番邦敢小觑我朝?” 他忽然提高声调,“昔日汉武帝筑建章宫威震匈奴,唐太宗立大明宫怀柔西夷,陛下若允此策,必成千古一帝!”
“好一个千古一帝!” 仁宗皇帝猛地起身,陈铮这一句千古一帝顿时说到自己心坎上了 ,“陈卿之策,正合朕意!昔年太祖太宗以武定天下,今朕便要以文治、以科技,让西海八荒尽知我大宋气象!”
“陛下三思!” 谏议大夫李纲突然越众而出,花白胡须因激愤而颤抖,“劳民伤财,古之亡国之道!昔隋炀帝修运河、筑东都,天下民夫死者十之七八……”
“李大人差矣!” 陈铮即刻反驳,目光如炬,“今时不同往日!我大宋工匠日薪百文,管饭管衣,比田间劳作轻松数倍。且新式机械可代人力,哪里来的‘劳民’之说?” 陈铮转向仁宗皇帝,恳切道:“陛下,天下百姓也盼着咱们大宋能够日益强盛呀!”
仁宗皇帝沉吟片刻,目光扫过群臣:“朕意己决!陈铮总领天下营造,张勉、王岩叟全力配合。十日后,朕要看到详细规划!至于李卿……”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忠言虽逆耳,若再以虚言阻事,休怪朕不留情面。”
“臣遵旨!” 李纲面色发白,却也只能叩首退下。
散朝时,枢密副使拍着他的肩膀笑道:“陈国公好手段!只是这钢铁高楼…… 当真能立得住?”
陈铮望着远处巍峨的宣德楼,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等汴梁城的电灯亮起,蒸汽火车轰鸣,童大人便知 —— 这天下,没有我大宋造不出的奇迹。”
七日后,文德殿内,陈铮展开足有三丈长的图纸,满殿朝臣的目光瞬间被其上瑰丽奇绝的图景牢牢攫住。只见汴梁城垣以全新的形制跃然纸上 —— 最内圈仍是庄严肃穆的皇城,朱红宫墙与金色琉璃瓦在图中熠熠生辉,而环绕皇城的,竟是一条前所未见的环形立体护城河。
图纸上,护城河并非传统的单一河道,而是分上下两层。上层碧波粼粼,游船穿梭,河面每隔百丈便架着一座钢铁铸造的拱形虹桥,桥身雕饰着祥云瑞兽;下层暗藏玄机,标注着 “泄洪暗道”“水车机关”,细笔勾勒的齿轮与管道清晰可见,似能窥见水流运转之妙。
护城河外,是广袤无垠的翡翠环城公园。图纸上,大片绿地如绿毯铺展,其间点缀着亭台水榭、假山瀑布。特别之处在于,公园内规划了纵横交错的 “骑行道” 与 “步行径”,甚至标注着 “电力路灯”“休憩长椅”。更令人称奇的是,图中还绘有孩童追逐彩色气球、老者对弈于紫藤花架下的生动场景,一派祥和繁荣之景。
再往外,便是令人震撼的钢铁森林。百栋高楼拔地而起,最中央的 “通天阁” 足有五十余层,高耸入云,顶部标注着 “观景台”“气象观测站”。这些建筑并非单调排列,而是以棋盘式路网分隔,宽阔的马路足可并行十辆马车,内嵌钢铁网格”。道路两侧不仅有整齐的绿化带,每隔百米还设有蓝白相间的电话亭,图纸旁注小字:“内置新式传音器,可通联全城”。
图纸角落,更附有详细的 “规划图”:地下铺设着错综复杂的管道网络,标注着 “供水”“排污”“电力输送”;城东南规划了大型 “蒸汽火车站”,铁轨如蛛网般向西方延伸;城西则预留了大片空地,标注 “科学院”。
“此乃臣等七日夜以继日所绘。” 陈铮指着图纸侃侃而谈,“护城河兼具防御与观赏之效;环城公园可让百姓休憩游乐,彰显陛下仁德;高楼与马路则为商贸、居住所用。至于电话亭,可使信息瞬息通达,政令上传下达再无阻滞!”
仁宗皇帝俯身细看图纸,指尖轻轻着 “通天阁” 的轮廓,眼中满是赞叹:“陈卿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此规划,既保皇城威严,又利百姓民生,更展我大宋科技之威!”
一旁的谏议大夫李纲虽仍眉头紧锁,却也不得不承认:“此图规划之精妙,前所未有…… 只是工程浩大,仍需谨慎。”
“李大人放心。” 陈铮胸有成竹,“图纸己将每一处细节考量周全,且有新式机械助力,定能事半功倍!”
随着仁宗皇帝重重落下朱砂御印,这张凝聚着智慧与野心的图纸,即将化作一座震撼古今的伟大城池,在汴梁大地上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