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下去,集结全城兵马......" 他的声音被又一轮炮声撕碎。这一次,榴弹炮精准命中了城墙中段,二十丈宽的墙体轰然倒塌,砖石崩塌声中,数百名契丹守军被埋进废墟,侥幸活命的人连滚带爬地往后退,却被督战队的马刀逼回缺口。耶律隆绪突然注意到,那些督战队的士兵早己面如死灰,刀刃在阳光下抖得像秋风中的树叶。
正当幽州城内乱成一锅粥时,千里之外的莫州城下,副帅王岩正踩着契丹士兵的尸体擦拭刀刃。他面前的护城河己经被血水染红,三万宋军精锐列成整齐的方阵,火铳齐射的青烟如薄雾般笼罩战场。"留什么活口?" 他踢开脚边试图装死的辽兵,"一个不留,全部杀死。" 话音未落,后排的火铳手齐步上前,最后一批龟缩在城门洞里的契丹残兵被灭杀。
幽州方面,陈铮与仁宗皇帝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景台上,手中望远镜的镜片映着冲天火光。"铁柱!" 陈铮的声音盖过了爆炸声,"告诉炮兵,往死里轰,让辽人知道,我大宋朝的火器不是吃素的!你说什么?大声点,看不见弹着点?看不见就对了,全炮齐射!让那些蛮夷看看什么叫上国天威!"
刹那间,天地失色。千门镇北大炮,百门榴弹炮同时怒吼,大地像喝醉了酒般剧烈摇晃,仁宗不得不扶住栏杆才能站稳。
"父汗......" 他的呢喃被爆炸声淹没。一枚精准命中的榴弹在他十米外炸开,气浪掀飞了他的头盔,弯刀也不知甩到了何处。滚烫的碎石嵌入后背,他却感觉不到疼痛,只是眼睁睁看着皇宫方向燃起的大火,想起小时候在草原上看过的流星雨 —— 此刻的幽州城,正像一颗坠落的流星,在大宋的火器狂潮中化为灰烬。
当夕阳的余晖染红天际时,幽州城己变成一片燃烧的废墟。赵勇的骑兵队从北门杀入,马蹄踏过的地方,不是契丹士兵的尸体,就是正在燃烧的断壁残垣。禁军碾过辽国皇宫的汉白玉台阶,车长掀开顶盖,将大宋的龙旗插在坍塌的屋脊上。与此同时,王岩的捷报通过电话传到仁宗案头:"莫州、瀛洲己克,敌军十二万,无一生还。"
"好,干的漂亮!陈爱卿,传朕旨意,明日一早,朕要在幽州城头举行受降仪式。至于耶律隆绪...... 若能找到尸体,就把头砍下来,挂在城楼上示众三日。"
“遵旨~!” 陈铮立即拿起电话开始安排。
暮色中,幽州城的火焰仍在熊熊燃烧,照亮了城墙上 "宋" 字大旗的金边。远处草原传来孤狼的哀鸣,却再也唤不回契丹铁骑的荣耀 —— 属于游牧民族的时代,正在大宋的火器与蒸汽中,渐渐走向终结。
夜幕深沉,幽州城的火光却将天际烧得通红,仿佛连星月都避忌这人间炼狱般的惨状。仁宗皇帝在临时行辕内踱步,"陛下,幽州城防图己绘制完毕。" 随军画师展开卷轴,羊皮纸上炭笔勾勒出残垣断壁的轮廓,北城标注着 "耶律隆绪最后现身处",南城用朱砂圈出皇宫废墟。陈铮的指尖停在 "居庸关" 的标记上,那里距幽州不过百里,是辽国南下的咽喉要道。"立即传令赵勇,今夜子时前必须控制居庸关,若让辽残部逃入草原,提头来见。"
陈铮刚下令,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浑身浴血的斥候滚鞍落马,怀里紧抱着个包裹:"启禀陛下,主帅!王副帅遣末将送来...... 送来耶律隆绪的首级!" 包裹落地散开,一颗血迹未干的头颅在月光下骨碌碌转了几圈,冠冕歪斜,双目圆睁,唇角还凝固着半声未及出口的呻吟。仁宗盯着那颗头颅,忽闻帐外传来压抑的呕吐声 —— 是随驾的文官,显然从未见过这等血腥场面。
"好!重赏王副帅。" 皇帝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明日受降仪式,就将这颗头悬在旗杆顶端。再给王岩发报,着他率部星夜兼程,务必在三日内拿下檀州。朕要让辽国的贵族们知道,但凡沾过汉人鲜血的手,他们额脑袋迟早都会被剁下来。"
子时三刻,居庸关方向传来闷雷般的炮声。赵勇的三万禁军借着柴油汽车的强光急行军,当第一辆装甲车冲破辽军临时搭建的鹿砦时,契丹守军甚至来不及点燃烽火,就被一枚榴弹炮轰成渣渣。
凌晨寅时,幽州城头。三百面宋室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耶律隆绪的头颅被长矛挑在旗杆顶端,凝结的血珠顺着旗杆滴落,仁宗身着明黄战甲,腰间悬着太祖皇帝用过的斩马剑,在数百名禁卫的簇拥下登上城楼。城下跪伏着两千余名辽国俘虏,其中不乏贵族妇女和幼童,他们的脖子上套着粗绳,绳索另一端被宋军士兵紧紧攥在手里。
仁宗的声音穿过晨雾,"此乃欺辱华夏百年的贼首!今日悬首示众,明日便要踏平中京,让辽国的山川河湖都刻上我大宋的年号!" 话音未落,城下突然传来骚动 —— 一名辽国老妇挣脱束缚,冲向旗杆试图抢夺头颅,却被守军一矛刺穿,身体重重摔在城下。
工部官员捧着图纸跪地启奏:"陛下,幽州新城墙基己勘测完毕,待铁轨铺至居庸关,便可启动砖石运输......"
“好,立即传旨,从江浙、湖广地区调集百姓50万,迁往幽州,及檀、蓟三州。”
“遵旨~!”
当宋军旗手将辽国国旗踩在脚下时,远处草原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 —— 那是辽国最后的生力军,由南院大王耶律虎率领的两万铁骑,正试图驰援幽州。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陈铮的三万步军早己在必经之路上埋下诡雷,蒸汽装甲车组成的防线如同钢铁长城,车载榴弹炮的炮口正对准地平线。
"告诉赵勇," 陈铮举起望远镜,"必须打个漂亮的歼灭战。记住,一个活口都不要留。" 远处,第一枚诡雷在辽军阵中炸开,火光映着陈铮的脸,他忽然想起‘汉书’中的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