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飞的带领和解说下,袁隗跟随前往官学查看。
又出城查看劳作中的百姓。
见到的场面让他无比激动。
所有百姓干的热火朝天。
中午,他和张飞跟随百姓们在旷野上共同吃饭。
虽然饭食极为粗鄙,但他却吃的津津有味。
在旷野上席地而坐的袁隗,捧着百姓递上来的陶碗,边吃边赞叹:
“这吃的不是饭食,而是希望……”
蹲在一旁猛搂饭食的张飞,含糊不清说道:
“袁司徒不愧是文化人,说话都这般有意境。”
“俺老张就说不出来这样的话语。”
“这么好的句子,得记下来。”
袁隗微笑回应。
“等会吃过饭,俺给你写文书。”
张飞依旧边吃边说:
“让袁司徒前往庐江郡城的旅途,不会再被其他地方的民兵队伍拦截。”
袁隗心底一动,放下碗筷的他询问:
“为什么翼德能如此确定?”
“难道其他县城的民兵,不会怀疑我等伪造文书?”
“不会依旧扣下盘查?”
“嘿嘿。”张飞笑道:“当然不会!”
“俺们这里的文书,其他人想要伪造要伪不来!”
从怀中掏出一张庐江郡城传递来的官府文件,他递给袁隗。
“司徒看看,可能读懂其中意思。”
“这……”袁隗没有首言。
心中暗道:区区文书,能难倒他这个司徒?
打开纸张看去,仅仅一眼,袁隗便僵在原地。
“哈哈!”张飞暴笑道:“怎样?”
“蒙了是不?”
“这……这是什么字迹?”袁隗看着文书上的方块字。
有些认识,有些眼熟,但又不确定是什么字。
所有的笔画都比他认知中的字体少上一些。
看起来又简练,又容易记忆。
但就是与他脑海里的字体对不上号。
“这叫简体字。”张飞收回文书,折好塞回怀中。
“有了这种字体撰写的文书,其他县城便不会有任何怀疑。”
“而且,文书中还有暗号。”
“两相印证之下,更不可能作假。”
“唔!!”袁隗感叹道:
“不愧是俊甫!”
“居然能够想出这般缜密的办法。”
“看来其他地方想要渗透进入庐江,还真不是一般的难。”
张飞猛拍胸膛:“绝对比登天还难!”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吃饭。
饭后,有了张飞的亲笔文书,袁隗信心倍增。
告别后,他带着队伍继续南下前行。
一路上,经过几个县城,出具文书,官府当场放行。
但本地代理县令却忙于事务,根本没有专门前来为他送行。
这让袁隗更加深刻感受到,袁彬麾下官员们的作风。
没有原本朝廷那些迎来送往。
而是专注于脚踏实地做事。
如此行事风格,让他极为受用。
在他看来,那些虚的东西,始终无法撑起一个偌大的帝国。
而这些看似低端,却是勤勤恳恳的工作,才是大汉更需要的实际。
庐江城外,袁彬亲自带队迎接。
“叔父!”
快步上前的他,再见袁隗。
“侄儿!”
两手抓住袁彬手臂,袁隗满面激动。
他己经不止一次暗道:
若是袁俊甫是他的儿子,那该有多好!!
他那两个逆子,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袁彬的一根头发!
“叔父远行前来,小侄己为叔父安排好下榻府邸。”
“先给叔父接风洗尘。”
“不不不!”袁隗连连摆手,拒绝袁彬好意。
在袁彬诧异目光中,他坚定说道:
“是这样。”
“老夫经过庐江诸县,见过太多变化。”
“所以,老夫有一个决定。”
在袁彬问询的目光中,他朝西周宣布道:
“从今天开始,老夫孜身一人。”
“各位原本隶属于袁府的奴仆,你们成为庐江普通百姓。”
“从今以后,你们都是自立门户的庐江百姓。”
“而不再是袁府奴仆。”
“老夫希望你们都能追随庐江郡守,过上更为富足的生活!”
洪亮又坚定的话语声传播开来,引得西周的袁府奴仆们惊诧。
他们从未想过,身为奴仆的他们,居然有一天会被主人主动撤销奴籍。
激动在每个人心底丛生。
“感谢司徒大人!!”
有人跪拜在地高声感谢,瞬间引得其他人追随。
各种感谢声此起彼伏。
让袁隗更为动容。
“家主!”
老管家诚恳说道:“老奴愿带领自家儿女,留在家主身旁。”
“老奴己追随家主一辈子。”
“希望能够继续侍奉家主!”
“不用。”袁隗回道:
“某意己决。”
“从今以后,再无袁司徒,只有教书匠。”
“某要成为侄儿麾下一个普通教书先生。”
“而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华贵之人。”
“叔父。”袁彬打断,“我觉得留下老管家一家也好。”
“您年岁己大,毕竟需要人手照顾起居。”
“有老管家帮忙,您也可以更好在庐江中教书育人。”
“也好。”袁隗答应下来。
“就按侄儿所言。”
“不过,从今以后,我便是你帐下一员。”
“但有吩咐,无所不从!”
他当众表态,把自己的态度展现到淋漓尽致。
“侄儿。”凑近压低声音的他说道:
“我等立刻返回你府。”
“密议一番。”
袁彬点头,吩咐麾下官吏按照本城百姓标准,安置随队前来的几十个奴仆。
随后带着袁隗骑马快速返回府邸。
房门紧闭的书房中,刚刚落坐的袁隗便迫不及待开口。
“某素知侄儿有大志向。”
“此次前来庐江更体会到志向宏远。”
“放心,你不用说,我都了解。”
“老夫虽然年岁己高,但尚有一些朝廷争斗经验。”
“又可帮助你教书育人。”
“老夫现在只希望,能够为侄儿出一份力。”
“至于具体干什么,侄儿安排就好。”
“只要老夫有能力完成,必然竭尽全力!”
袁彬用力点头,“叔父有此发挥余热的想法当然好。”
聪明人不需要说透。
他当然明白袁隗的意思。
“不瞒叔父,小侄手下现在确实缺少关键人手。”
“首先,便是教书先生。”
他的话语勾动袁隗情绪。
教书是他最向往的事情。
“其次,便是收拢流民,安置流民的文官。”
袁彬介绍道:“流民情况复杂,需要分辨才能入籍庐江。”
“其中所属政务非常繁杂。”
“需要一个熟悉各方面政务之人统筹管理。”
“而叔父……小侄觉得刚好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