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黄纸告示往城门口一贴,整个静海县像被扔进了炮仗 —— 炸锅了!
“他二婶!快看!县太爷招人发官粮!” 王二柱举着煎饼冲过街角,葱花甩了隔壁李婶一脸。李婶抹了把脸就往告示跟前挤。
一名捕快正在反复宣读告示:大宋朝静海县衙招募商贸局匠作、吏员告示?..........。
“月俸白银一两?!我家栓子天天在村口啃土坷垃,这不上赶着送上门进县衙上班?!”
茶馆里更是炸开了锅。老秀才把旱烟杆往桌上一敲:“瞧见没?‘身家清白’!咱们穷归穷,三代没出过偷鸡摸狗的!” 瘸腿张铁匠嘿嘿笑:“我这打铁的手艺,去酿醋坊抡大缸总行吧?到时候让我那败家儿子天天喝醋!”
有小媳妇红着脸揪着衣角:“男女不限…… 我纳鞋底的手艺,能去绣丝绸不?” 话没说完就被哄笑淹没:“绣!绣双鸳鸯鞋,给县太爷当夫人!”
...............
城西绸缎庄里,五大商户围坐在檀木桌前,茶凉了三巡都没人喝。布庄刘老板把算盘拍得震天响:“完犊子!开酱油坊、醋坊,以后谁还买咱们高价货?!”
“联名上书!告到州府去!” 当铺吴老板一拍大腿。墨迹未干的联名信上,“扰乱市场”“与民争利” 等大字写得龙飞凤舞。可当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公文写着 “陈知县此举,深合圣意,即将全国推广。” 时,刘老板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掉了一地:“完球!咱们这是撞枪口上了?!”
山寨里,二当家踹翻了酒坛子:“一百斤精盐愣是给算成一千斤?!那个狗日的师爷肯定把九百斤给黑了,这些读书人心眼子忒坏了!” 大当家啃着烧鸡,油顺着胡子往下滴:“这陈知县现在怎么不糊涂了,跟老子玩起了弯弯绕!”
小喽啰缩在角落弱弱开口:“要不…… 咱们把盐埋了?等风头过了……” 话没说完就被扔来的鸡骨头砸中脑袋:“埋?你当县太爷是傻子!挖个坑都能闻出盐味!” 大当家突然一拍桌子:“不行!得想个招!把师爷绑来,让他给咱们把账平了!” ,“狗师爷,我八辈祖宗!”
只是这伙强盗不知道,州府得到县报,路匪抢了整整一千斤精盐,立即派大军剿灭,强盗全部抓获,可是无论如何用刑,下也没找到剩余的九百斤精盐,大牢里传来了这伙强盗对师爷全家的问候。
此时,师爷正缩在县衙里打喷嚏,揉着鼻子嘟囔:“哪个天杀的又在咒我?我现在可是为了全县百姓做事!”
陈铮正盯着墙上的县域舆图,忽闻师爷连打三个喷嚏。
“师爷,这喷嚏打得蹊跷,莫不是哪个寨子又在咒你?” 陈铮转身笑道。
师爷抹了把鼻子,眼睛突然亮起来:“大人说笑!学生正盯着各乡学堂招募先生的事儿呢!只是文书还未汇总上报......” 师爷凑到舆图前,枯瘦的手指点在县城位置,“眼下就中心一座学堂,若是能在东南西北各添一座,再加上城外两座......”
“好!” 陈铮猛地一拍桌案,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都溅了出来,“先把地址敲定!青砖木料即刻采买,破土动工可不能等!”
师爷慌忙扶住摇晃的油灯,赔着笑应道:“大人英明!只是......”
“别吞吞吐吐的!”陈铮说道,
“各乡孩童入学,是否要定个章程?” 师爷从袖中掏出泛黄的账本,“比如......”
“七岁到十五岁,统统进学堂!” 陈铮抓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几行大字,“学费全免!县城在建六所书院,设置小学部、初中部。只要从学堂毕业,衙门、商贸局都可以来上班,如果还要继续求学,表现好的可以首接保送太学!”
师爷看着墨迹未干的告示,喉结动了动:“这...... 这要是传出去,怕是邻县的娃娃都要翻墙来求学!”
“就让他们翻!” 陈铮把告示往师爷怀里一塞,“赶紧誊抄百十来份,贴上红榜!再让衙役敲着锣满城喊 —— 咱静海县,要让每个娃娃都能捧上铁饭碗!”
“大人,不知道咱们这所书院的名字叫.......” 师爷询问道。
“静海书院!”
“是,大人,学生立即去办。”一会功夫一张告示瞬间席卷全县。
大宋静海县衙劝学兴教告示
为广施教化,育贤兴邦,本县特奉令大兴文教,晓谕全县父老:
一、凡本县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孩童,不论男女贫富,皆须入堂求学。学费全免,食宿无忧,违令者以教化不力论处。
二、县城设立西所基础学堂,位于东南西北西隅,专习识字算术、礼法农耕;另设高级书院静海书院一所,选拔优才研习百家经典、文学、哲学、史学等学科。各乡亦将新建义塾,确保童蒙皆有所教,成绩优异者可保送太学。
三、凡修满课业、通过考核者,县衙商贸局、工坊、衙署等皆可择优录用,赐俸授职,保其终身无忧。
望我邑百姓踊跃送学,莫负圣恩!自即日起,各乡保正须五日内造具适龄学童名册,逾期不报者严惩不贷。
大宋天圣五年
静海县衙示